消委會今日(4日)公布一項調查指,該會於2012年至2022年十一年間合共接獲694宗有關物業管理的投訴,涉款達4億元。消委會成功調解當中約一半,而未能調解個案大多與價格或公共設施的業權份數計算等有關。
消委會指,這694宗投訴中約50%涉及物業公司處理財務事宜不當,另有約43%涉及服務質素差、態度不佳等。消委會在過去2年中訪問1100名業主、96個業主組織及22間物業管理公司等,並檢視了164宗投訴個案審視物管公司的管理狀況。目前,市民每月繳交的管理費一般由200元至3700元不等,平均約1100元,每呎約2.7元,佔每月收入約7.4%。
研究發現發展項目的公契及售樓書雖然有披露業權份數及管理份數的分配,但在文件中卻是均找不到有關決定份數分配的計算方法。他又表示,該會進行公契分析,在249個審視的發展項目中,有五個項目的住宅業主持有的業權份數總數不到50%,導致住宅部分的業主難以籌集足夠的份額以通過物業管理的決議。分析又發現,在審視的發展項目中,75%的公契經理人,即公契訂明的首個物管公司,與發展商有關連。
消委會認為,若發展商決定將少於50%的業權份數分配給住宅業主,同時委任有關連之物管公司為公契經理人,可能會引起潛在利益衝突的擔憂。當主要持份者行使影響力干預特定的物業管理決定時,可能會導致沒有話事權的住宅業主需要承擔更高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