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版「工業上樓」  工廈華麗變身 為城市添活力

港版「工業上樓」 工廈華麗變身 為城市添活力

責任編輯:靜文 2023-05-14 08:28:4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因應工業土地資源稀缺,內地正在探索推進「工業上樓」。香港曾經在20世紀中後期大力發展該模式,該類型建築物被稱為「工廈」。至近年,因應香港產業的進一步轉型,港府推出過兩次「活化工廈」計劃,引導工廈改建為數據中心、寫字樓、藝術工作室等用途,冀望為工廈注入新的活力。

 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城市近年都在加快推進「工業上樓」,支持先進製造業發展。所謂「工業上樓」,即汽車可以搭電梯上樓裝卸貨物,工廠「上下樓」即產業「上下游」,研發人員下樓就可以到生產線直接進行溝通,大大縮短研發周期。在香港,該類型建築物被稱為「工廈」。

 近年香港工廈迅速轉型,工廈有了許多新用途。據香港商報記者總結,常見的工廈轉型起碼有五個新用途,包括(一)轉型成為數據中心;(二)重新定位為商廈或商場;(三)改建成為藝術場地;(四)變身樓上汽車維修城;(五)化身成為迷你倉。

 其中,工廈轉型成為數據中心備受矚目。香港去年躍升成為全球第六大數據中心市場,數據中心需求猛增,李嘉誠旗下的長實便在農曆新年長假期前,向城規會申請將旗下物流中心全層改建為數據中心。據城規會文件顯示,英皇國際持有的屯門兩幢工廈同樣申請改建為資訊科技及電訊業(數據中心)用途。

 據戴德梁行評估,全港僅有1%至2%工廈適合改建為數據中心,因此工廈大業主都傾向選擇重建整棟工廈。

2.jpg

 葵涌運通製衣大廈翻新後變成KC100。 網上圖片

 活化商場有成功有失敗

 當中亦有發展商重新包裝工廈,重新定位成為商廈或商場。活化為商廈的成功個案亦不少。比如黃竹坑樓齡逾30年的工廈,透過活化政策轉型為新型商廈GENESIS、葵涌運通製衣大廈亦於翻新後變成KC100,包括辦公室及商場部分,總樓面約30萬平方呎,商場部分變身成特賣場(Outlet)。不過,失敗的個案亦不在少數。幾年前新地曾經想「照板煮碗」購入葵興站KCC對面的聯泰工業大廈,改裝成銀座式商場life@kcc,可惜效果不如人意。

 此外,政府支持本地藝術創意的發展,當然關注藝術界對創作場地的需求。對於工廈空間的運用,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就是一個好例子。藝術中心由工廠大廈改建而成,以非牟利模式營運,提供完善的展覽設施和一個黑盒劇場,有百多個不同形式的藝術工作室,供藝術工作者、藝團租用。

 不過,在工廈變身成為藝術場之路,社會上亦有反對聲音。港府於2010年以減低空置率、善用土地資源之名實行活化工廈政策,據差估署資料顯示,私人工廠大廈的空置率由2009年的8%下降至2014年的5.6%,期內租金升幅約61.1%,當時就有藝術從業人員提出,到底活化工廈政策是「幫到忙」還是「幫倒忙」?

3.jpg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工廠大廈改建而成,以非牟利模式營運。

 洪水橋擬建汽車維修城

 此外,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將在元朗和洪水橋推出土地興建多層工廈,汽車維修行業或是主要「租戶」之一。據了解,業界曾與當局赴海外考察汽車維修建設,預料本港可能參考新加坡模式,興建樓高約十層的汽車維修城,可容納約600至700家車房,洪水橋有望成為首個試點。

 有別於傳統車房,構思中的汽車維修城可提供中央洗車、回收、污水處理等「一條龍」服務,亦可集中零件配送,以及配合未來以電動車作主流的發展方向,估計本港未來需興建最少五家類似大型維修城始能滿足車主需要。

 翻新迷你倉疫下需求增

 過去兩年,儲存易夥拍黑石基金掃入4幢工廈,改裝翻新為全幢迷你倉。儲存易集團主席陳啟豪在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表示,有意繼續在港島南及新界西物色全幢工廈,務求全方位插旗。他解釋稱,香港人口密集地區對迷你倉需求殷切,疫下旗下迷你倉需求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錄得增長,幅度約10%至20%。

 目前,集團旗下有130個據點,提供4萬個迷你倉,香港連同新加坡超過200萬平方呎迷你倉;而本港每年提供1.8萬平方呎新供應,集團佔約60%。目前,集團佔整體市場份額約30%,隨着推出全幢式迷你倉,佔有率有望進一步擴大。除了傳統迷你倉外,集團亦進軍大型智能保險箱及紅酒倉等業務,力吸高端客戶。

 香港工廈存量逐年減少

 仲量聯行發表《投資概覽︰物流及工業物業市場的蓬勃發展》報告指,自2011年起,香港分層工廈的總存量持續以每年0.6%的比率減少,近3年的新落成量遠遠未能彌補過去十年顯著失去的樓面。

 仲量聯行香港物流和工業部主管古嘉豪表示,預計未來工廈存量會繼續減少,受惠供應減少,工廈租售價可望上升15%至20%。

1.JPG

 有活化工廈個別樓層設有平台,可供休憩之用。

 貨倉及數據中心需求持續增加

 仲量聯行指出,2011年至2021年間,私人分層工廠大廈總存量共減少超過1500萬方呎。雖然隨着屯門及赤鱲角有新供應於2022及2023年落成,新增樓面將增加約640萬方呎,然而,遠未能抵銷2011年起所累積的工業物業的總存量跌幅。

 「繼今年的工業物業落成後,要至2027年才會再有新工業物業落成。由電子商貿及科技發展所帶動,市場對貨倉、凍倉及數據中心的需求卻持續增加,驅使更多投資者追捧具有潛力轉作這些用途的貨倉及工業物業。」

 古嘉豪預期,未來3年工業物業仍會是最受投資者歡迎的商用投資物業首選三項之一,同期工廈價格可望上升15%至20%。他又預期,本地經濟逐漸復蘇,將進一步帶動數據中心的發展。

 香港工廈從興旺、衰退到再出發

 香港製造業歷史悠久,1950年後開始有重大發展,1970年代初期到達頂峰。其後香港工業不斷外遷,部分工廈未能物盡其用,因此港府鼓勵空置工廠改建用途。

 港府在70年代末相繼在新界邊遠地區撥出土地發展規模較大的工業邨,但由於80年代以來香港工業逐漸式微,這些工業邨並沒有得到很大的發展。而市區越來越多人去樓空的工廠大廈,有的拆除再發展,有的則改建成為寫字樓,有的就改建成為倉庫,還有的至今仍處於空置狀態。

 為了回應未來科技創新的發展,港府於2001年成立香港科技園公司,發展位於吐露港公路旁的科學園,作為香港21世紀的現代化工業邨,科學園首兩期工程已於2004、2006年完工,餘下的工程已在2016年和2020年完成。

4.JPG

 藝術村GENESIS是活化工廈,坐落於黃竹坑道。

 港府兩推活化工廈措施

 2010年4月,港府實施一系列利便舊工廈重建和整幢改裝的活化工廈措施,容許15年以上舊工業大廈(工廈)業主,免補地價將整幢工廈改裝活化,改裝作其他用途,例如改建為寫字樓、藝術工作室等,被稱為工廈活化1.0版本。工廈活化作商廈後,呎租有近一倍的升幅,由平均呎租約10至16元升至20元水平。

 2018年政府又推出工廈活化2.0。當年施政報告公布3項措施,包括:樓齡逾15年的整幢工廈可按規劃用途活化改裝,免收補地價和地契豁免書費用,但10%樓面須作文化藝術等指定用途﹔非住宅地帶的工廈,可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非住用地積比率上限20%,增多的樓面須補地價;整幢工廈改裝後可作過渡性房屋,料以5年為一期,毋須向城規會申請。

 活化工廈2.0政策撮要

 1.地政總署接受業主申請改裝位於「商業」、「其他指定用途」註明「商貿」 及「工業」地帶內而樓齡15年或以上的整幢工廈,作符合規劃的用途,免收地契豁免書費用。惟建議加入額外條件,即申請者須將10%樓面用於政府指定的用途。

 2.為推動重建1987年前落成的工廈,容許位於主要市區及新市鎮的非「住宅」地帶的工廈重建項目放寬最高核准非住用地積比率,上限為20%。不過,申請須在限時3年內向城規會提出,並須在獲批後於指定時間內完成契約修訂。

 3.業主如利用已經或即將整幢改裝位於「商貿」、「商業」、「綜合發展區」及「住宅」地帶的工廈作非工業用途,並在改裝後將整幢或部分樓層用作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彈性處理規劃及樓宇設計等規定,並免收地契豁免書費用。

 4.鼓勵業主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提供過渡性房屋給未獲分配公屋或有其他需要的基層市民,運房局轄下專責小組將就相關項目提供一站式統籌支援。

 專家觀點

 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楊玉川:

 工廈轉商場,最終失敗的原因還是市場的需求量,零售業競爭相對激烈,大環境導致。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前經濟學家廖群:

 香港今後更多是往科創發展,所以轉型如果能和科創行業結合,會發展得更長遠。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

 具體工廈如何活化,考慮因素更多的是因地制宜。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

 本港工廠大廈愈來愈少,物色維修城選址有困難,依賴政府撥地,「樓上住人、樓下維修很危險」。


 文/香港商報記者 姚一鶴、韓濠昕

責任編輯:靜文 港版「工業上樓」  工廈華麗變身 為城市添活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