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當天,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物局主辦,南京博物院承辦的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江蘇主會場活動暨第二季「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南京博物院舉行。各地推出三大系列百項特色活動,提供豐富的「文化大餐」。文化研學、數字展陳、實用文創……江蘇各地通過多樣方式,讓文物從歷史中「醒來」,走入尋常百姓家。
百餘項活動奉上文化大餐
會上,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譚平,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副主任劉偉,江蘇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委教育工委委員顧月華,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共青團江蘇省委二級巡視員施靜芝,江蘇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部長石冬梅等共同按下啟動印章,誠邀海內外遊客走進江蘇的文博場館,感受博物館帶來的「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
現場公布20個入選「2023年度江蘇省博物館紀念館精品展項目」和10個入選江蘇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虛擬人「小智」推介第二批「雲上博物——江蘇省博物館數字展覽空間」項目。現場正式啟動第二季「博物知旅」主題活動,發布南博90周年慶活動內容。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江蘇主會場活動,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公布的「博物館、可持續性與美好生活」為主題,為期一個月,採取線上線下融合、省市一體聯動的方式,匯集全省博物館推出「博·覽、博·學、博·雅」三大系列百項特色活動,為居民及遊客提供滋味悠長、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 文物「吸粉」不分齡
江蘇是博物館大省,一座地級市擁有百餘座博物館不足為奇。如省會南京就在70座博物館基礎上孵化培育了40多座博物館,成為名副其實的「古董鋪子」。以科技創新帶動可持續發展,南京從博物館信息化到文物數碼化,再到博物館元宇宙,不斷「解鎖」讓文物「活」起來的技能。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南京各大博物館將推出共86場形式多樣的展覽、社教文化休閒活動,讓公眾感受到博物館裏的美好。
從學習到創新,江蘇的文物通過藝術家與市場之手活化為多變的文創產品,成為融入百姓生活的美學。在蘇州,百餘座博物館、千餘種文創產品帶來超億產值。蘇州博物館建立110人的專業化公司團隊,專門負責文創產品研發和運營推廣,創新推出了四大主題、十大類產品,還與國際品牌、專業團隊打造有多款聯名產品。
年輕人在南京博物院藝術館內選購文創產品。(記者宋璟 攝)
南京博物院文創產品金蟬玉葉徽章、錯銀銅牛徽章。(記者宋璟 攝)
5月18日中午,在南京博物院文創商店,等待打卡蓋章的年輕人大排長龍。能種花的夜光磁貼、唐寅《仕女吹簫圖》文件袋、竹林七賢鉛筆、錯銀銅牛燈徽章......種種文創產品吸引消費者紛紛買單。
「南博針對不同群體推出的多樣化產品都很受歡迎,特別是新中式風格的文創,大家都很喜歡,我自己也會買,是我們店的『大客戶』。」店員小夏笑着告訴記者,最近店裏文創產品中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就是筆記本、明信片,大家都希望能在上面打卡蓋章,留下紀念。此外,精緻的銅書籤、有吉祥寓意的文物徽章、文創筆等小物也深受孩子們歡迎。而三四十歲的人群則鍾情瓷器等「大件」,買單不看價,是「實力派」。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介紹,目前江蘇全省擁有備案博物館349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江蘇博物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2022年共舉辦陳列展覽近2100個,開展社會教育活動1.97萬場,接待觀眾超5000萬人次,「小小南博藍」「文藤花開」等特色教育項目深受歡迎,「到博物館裏旅遊」「曬博物館文創」「當博物館志願者」正日益成為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
蘇港合作 南博古代女性文物展獲獎
在福建福州舉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上,第二十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揭曉結果。蘇州博物館申報的「純粹江南 技憶蘇州——蘇州博物館西館基本陳列」獲得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無錫博物院申報的「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 獲得優勝獎;南京博物院申報的「眾里尋她——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展」 (南京博物院與香港文化博物館共同主辦)獲國際和港澳台合作入圍獎。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獲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截止目前,江蘇省先後共有5家博物館獲得「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稱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記者 杜林 宋璟)
頂圖: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江蘇主會場活動暨第二季「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南京博物院舉行。(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