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時代 聚英才 優生態」為主題的2023太湖人才峰會5月24日在江蘇無錫開幕。會上,9位院士與無錫簽約合作,12個長三角-粵港澳合作項目落地該市。
近五年來,無錫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位列內地城市前20名,「人隨產業走」,帶來城市發展潛力的巨大提升。挖掘政策潛力、堅持兌現承諾、擁抱大灣區跨區域合作、建立人才服務生態圈……發力於無聲處,無錫瞄準「人」,以強大的連接性激發城市發展創新活力。
跨區域雙向流動 因應國家需求培養人才
中共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無錫市正主動策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G42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蘇錫常協同創新等國家和區域戰略,布局區域合作創新平台,建設人才飛地,高標準推進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積極擁抱「大上海」,在人力資源服務、技術轉移轉化等方面,強化對標合作和資源導入。
今年2月,無錫市在港舉辦「雙灣融合 共創未來」系列活動,其中,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機學系終身教授郭嵩主導的香港理工大學數字科技應用創新中心亦落地無錫。
「粵港澳和大灣區的融合,最妙的地方在於他們的互補性。」郭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香港是科技轉移的重鎮,無錫有產業基礎優勢,除了兩地間的互補性,人才的培養方面也可以瞄準更高層級。
「高校的發展正在由科研到科研影響力的轉移,產學研的一貫性變得非常重要。推進產學研的互動,是雙方人才的雙向流動。在此基礎上,更重要的是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來推動人才基地的培養。」郭嵩說,比如無錫搭建太湖人才峰會平台,建立院士小鎮,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打造更國際化、因應國家戰略需求的人才培養基地。
人才總量超兩百萬 城市連接性激發創新活力
杜小剛表示,無錫堅持以「太湖人才計劃」為抓手,創優引才舉措、做優用才平台、培優人才環境,致力於成為海歸第一站、雙創首選地、營創最優城。截至目前,無錫共擁有人才總量207.7萬人,形成了16.64萬高層次人才、2.16萬留學歸國人才、51.12萬高技能人才在內的高質量人才隊伍。
當天,無錫以城市名義聘任中國人才研究會副會長、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原巡視員、副局長李志剛,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吳江,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智聯招聘CEO郭盛4名專家為人才強市戰略顧問。
「我們研究的基本結論就是: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我們曾經研究過世界上幾十個經濟體上百年的城鎮化歷程,一個基本發現是:人往大的都市圈、城市群流入。」現場,經濟學家任澤平分析《2021年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時指出,中國的人口也沿着城市化的基本規律進展。中國人才吸引力排名前10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長沙,無錫排在第12位,充分說明無錫有非常好的產業基礎、營商環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投資興業。
2021年,無錫與智聯招聘牽手合作,在無錫人才金融港打造智聯招聘二總部,為青年人才招引拓展渠道。
「當多個多元個體聚集在一起,互相啟發就會出現更高才能、更高成就的人群,他們之間互相連接將大大加速社會的創新。所以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擁有人才,而是連接人才,能夠讓他們發生化學反應。」智聯招聘CEO郭盛在會上表示,無錫人才工作中,有三點對於其他城市有借鑑意義:產業先進性、生活幸福感、連接性。
他表示,無錫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是3.3%,位列內地前十,每百萬人專利數上無錫更加領先,位列內地第六,產業的先進性可以聚集大量的人才長期發展。無錫收入房價比在內地24個萬億城市中國位列全國第四,人均綠地,醫生、教師占人口比重都名列前茅,其生活幸福感在內地絕對處於領先地位。在連接性方面,無錫不僅有非常發達的交通網絡、電信設施、互聯網網絡,更重要的是知識交流和分享的網絡,無錫舉辦太湖人才峰會、創新大賽等活動,本質上是從存量經濟到流量經濟的融合,無錫能夠不斷地把專家與企業、金融和人才、政府和市場各種資源進行連接,形成生態圈,讓城市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會上舉行「太湖杯」國際精英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第十八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法國賽區、第十一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總決賽、江蘇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授權儀式,頒授2022年度「太湖人才計劃」領軍人才團隊,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一無錫市產業人才基地聯合共建簽約。會上還發布了《全球基礎研究人才指數報告》。
當天,無錫市還啟動太湖人才金融服務生態圈、太湖人才國際交流生態圈、太湖人才宜居服務生態圈、太湖人才海外服務生態圈等四大人才服務圈。太湖人才聯誼會正式成立。(記者 杜林 宋璟)
頂圖:5月24日,以「新時代 聚英才 優生態」為主題的2023太湖人才峰會在江蘇無錫開幕。(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