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礎設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支撐和基礎要素保障。今年以來,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入踐行主題教育總要求,以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打造城市交通品質工程為落腳點,不斷創新智慧交通設施建設,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四新」技術在交通運輸、道路養護等領域廣泛應用,為深圳打造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蓄勢賦能。
新型材料修路
「小雨不見水,大雨不積水」
位於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的金葵東路,是新區主幹道之一,周邊有三溪高源社區、安居東灣半島小區、大鵬外國語小學、迅寶工業園等,是市民群眾日常工作、學習出行的重要通道。近期,市交通運輸局大鵬管理局完成了金葵東路迅寶工業園路段行人路的全面整治,美觀平整兼具「科技」含量的新路,讓這裏的居民出行體驗感大大升級。
大鵬新區颱風暴雨天氣多,對道路的透水排水性能要求高。為解決普通行人路透水面磚強度低、易破損,花崗岩面磚不透水、不環保、成本高等問題,大鵬管理局以「固廢利用、循環經濟」為目標,試點應用新型人行鋪裝材料——瓷質透水花崗岩。這種新材料由陶瓷廢料、礦山尾礦、工業廢渣等二次利用複合而成,具有抗壓強度大、透水性好、耐磨性強和防滑持久等特點。
記者近日在該路段採訪時看到,在下雨時,雨水能夠快速通過面磚複合顆粒間的空隙滲入地下,打造出「雨天乾燥路面」,實現「小雨不見水、大雨不積水」的神奇效果,從而大大提高了路面抗滑能力,有效改善雨天走路濕滑和非機動車輪胎水漂打滑問題,市民出行的安全感大大增強。
限高智慧預警
行車安全「黑科技」
東濱隧道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連接香港直通巴士來往廣州及珠三角西部城市的必經之路,是粵港兩地往來車輛的重要過境通道,隧道內通行大貨車佔比較多,車流量較大,超高車輛誤入隧道時有發生,導致隧道內燈具、隧道橫樑、風機、車道指示器等設施損壞,且因救援時間較長,經常造成周邊交通堵塞。
一線開展調研,一線解決問題。近期,市交通運輸局南山管理局主動牽頭組織隧道養護單位反覆研究、實驗,為東濱隧道研發了一套智慧限高預警系統,這也是深圳自主研發的首個智慧限高系統。該技術通過設置一道檢測、二道識別、三道預警,運用先進的雷達激光探測、電子車牌抓拍、軟硬件集成、可視化應急廣播等技術,發揮動態提醒和限制功能,能降低超高車輛誤入隧道的概率。
「傳統的硬性限高架並不能十分有效地提醒車輛是否超高,主要依賴於司機的判斷準確度。而智慧限高預警技術通過聲、光、電實現提前感知、實時告警、智能攔截,採用可變情報板、聲光告警燈、室外音柱等方式,主動警告超高車輛,保障行車安全。除了保障道路交通設施外,也更能保護超高車輛及車輛駕駛員。」該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智慧系統還能有效提升事故應對能力,具備預先告警、實時告警、現場全攬、實時救援等功能,大大縮短了救援時間,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目前,智慧限高預警系統已在包括福田香蓮立交等在內的全市多個重點路段進行推廣應用,既維護了交通設施安全,又保障了市民行車安全,受到廣泛好評。
創新賦能發展
推動城市交通建設「升級」
今年初,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正式出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作為深圳建設領域中第一個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行動計劃確立了管理能力、安全防控、專業服務、質量治理、智慧應用五大工作目標,其中,大力推進「四新」技術應用被作為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
「我們以創新為動力賦能高質量發展,以新作為新成效深入踐行主題教育。」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在近期主題教育抓落實過程中,市交通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四新」技術的推廣力度,包括:大力推廣3D智能攤鋪、裝配式橋樑一體化安裝等新工藝;廣泛應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纖維增強複合塑料等新材料;全面普及數控鋼筋加工、焊接機械人等先進建造裝備;全面使用北斗精準定位系統、無人機、激光掃描、數碼化可視平台等新技術等。(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李宇)
頂圖:香蓮立交輔道近期設置了智慧限高感知識別抓拍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