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隨着預留航道孔最後圍填關閉,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外海堤順利合龍,具備抗浪掩體條件,為項目後續主體結構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次順利合龍的外海堤總長7437.7米。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建成後,可起降A380等各類大型客機,將有效提升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能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
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外海堤北段工地。(中交建供)
據了解,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是國家重大項目、廣東省重點工程以及深圳市重點建設項目,由中國交建負責組織實施的深圳機場三跑道陸域形成及軟基處理工程是深圳機場第三跑道擴建工程的重中之重。項目規劃用海總面積約285.5萬平方米,陸域形成總面積約237.4萬平方米,軟基處理總面積約243.8萬平方米,外海堤總長7437.7米。
據該項目負責人王銳敏介紹,全長7400多米的外海堤,是深圳機場三跑道擴建工程的先行關鍵工程,保護和支撐工程內部結構免受海水風浪的侵襲,其施工成為項目建設一大技術重難點所在。外海堤施工區域被廣深沿江高速環圍,最近距離僅72米,稍有不慎,施工船舶就有可能撞上高速橋墩,產生不可估量的後果。此外,施工現場僅有蝦山涌通航孔可以通航,對施工船舶的通航進出有所限制,一系列複雜水域環境因素給施工帶來不小的困難與挑戰。
外海堤臨時通航孔施工現場。(中交建供)
王銳敏介紹,面對難題,二工區項目建設團隊「對症下藥」,根據施工區域與廣深沿江高速橋樑距離的遠近、地層淤泥的厚薄,分別採用斜坡堤、直立堤兩種結構形式和拌樁複合地基、清淤換填、拋石擠淤三種地基處理方案,將外海堤分成四個區塊同步進行施工,全力保障廣深沿江高速的安全平穩通行。與此同時,通過與建設各方、主管單位充分協調溝通,使蝦山涌通航孔通航能力提升至1000噸,極大程度解決了施工船舶受限的問題。
此外,二工區項目技術團隊全力開展科技創新,優化工法工藝,結合外海堤現場實際施工條件,創造出了諸如「牽引式定位樁在+水泥攪拌樁船舶上的應用」「一種泛受限空間內水泥攪拌樁施工船舶」「一種管板組合樁船頭定位架輔助沉樁施工方法」等一批創新成果,實現海上高精度、高工效安全沉樁。最終,外海堤管板組合樁、水泥攪拌樁「雙樁」施工均提前一個月完成,最大程度上推進了外海堤工程建設。
「時間緊、任務重,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外海堤順利合龍,就必須同時採取海上拋填和陸上堆填『水陸並進』的方式施工。」深圳機場三跑道陸域形成及軟基處理工程二工區項目副經理孫藝海說,為搶抓節點和施工進度,項目二工區團隊科學組織海上施工,加大力度修建和加寬內陸施工便道,科學制定避讓和錯峰施工措施,倒排施工計劃,巧妙解決8米寬的狹窄道路內扭王字塊安裝、擋土牆作業以及200餘輛泥頭車、混凝土罐車交叉作業的問題,有效保障運輸車輛通行和施工順利推進,為「5•30」節點順利達成創造積極有利條件。(記者 陸紹龍 通訊員 肖明葵、張宇政、高松、鄒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