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由特區政府或不同團體舉辦的內地交流考察團隨即重啟,大批香港青年走進內地,了解祖國的最新發展及國情。香港全國青聯委員協進會今年啟動「百萬青年看祖國」主題活動,邀請香港青年到內地進行交流研習,獲得不少本地民間團體響應,而作為系列活動之一的「百萬青年看祖國——香港學生內地實習千人計劃2023」,亦已在近日啟動。事實上,特區政府一直重視青年工作,在新冠疫情過後,教育局隨即在今年4月展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內地考察團,預料約五萬名高中學生於4月至8月期間進行考察。同時,教育局將於下個學年重啟中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預計每年可提供約10.9萬個名額。
公民科首個學生團順利於4月初完成。圖為首發團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合影留念。資料圖片
政府與團體紛推青年內地交流計劃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為孩子成長成才創造機會,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新一代,為國家和香港發展作出貢獻。特區政府於同年12月20日公布《青年發展藍圖》,勾畫未來長期青年發展工作的理念和方針,並在首階段提出超過160項支持青年發展的具體行動及措施。
《青年發展藍圖》以「探索篇」、「希望篇」、「自強篇」及「建設篇」等四個篇章,闡述政府的工作方向,並提出相應的行動和措施。其中「探索篇」設有專門章節,列明政府在推動境外交流實習的工作,包括由2023年起有序逐步重啟不同交流及實習計劃;在中學繼續以「更廣、更深」作為姊妹學校計劃的發展方向;持續優化及推廣學生內地交流計劃;配合高中公民科課程,為學生提供內地考察機會;優化現有的專上學生交流資助計劃及進一步推展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內地與環球聯繫及學習體驗資助計劃」;加強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各項資助計劃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在合適的青年海外交流項目加入參觀國家駐當地項目,增加了解國家對全球發展的貢獻;擴大「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的名額;在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提供更多實習崗位等。
民青局大灣區交流團參訪微信總部及TIT創意園。
讓香港學生親身到內地交流考察,是國民教育、國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疫情影響,各項交流活動未能成行。隨着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公民科內地考察隨即於4月展開,預料約五萬名學生於4月至8月期間進行考察。而在2022/23學年及2023/24學年,公民科內地考察的預算開支分別為6000萬元及1.16億元。
此外,教育局亦計劃在2023/24學年,重啟由局方籌辦及資助的各項中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每年提供約10萬個交流名額,足夠讓每名學生在中學或小學階段最少有一次到內地交流的機會,預算開支為1.15億元。據介紹,由教育局籌辦的交流計劃,包括「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同行萬里」——中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探索之旅等;至於資助計劃,包括「赤子情 中國心」及「高中學生交流活動資助計劃」。
蔡若蓮(左三)今年3月前往深圳及廣州,了解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的相關安排。
除教育局外,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亦有在疫情後重啟多個實習和交流計劃,當中包括聯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的新一輪「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到內地及海外的青年交流項目。此外,民青局和青發會已重啟「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下在疫情期間順延的實習項目。主辦機構將於暑假期間為港青提供到內地實習的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內地職場實況。
教界認同公民科學生考察成效
在新冠疫情期間,香港與內地未能正常通關,導致各項交流活動停擺。隨着香港與內地於今年2月6日恢復全面通關,教育界隨即組織公民科內地考察團,首個學生團順利於4月初完成。教育界認同內地考察團的成效,認為有助學生了解國情和國家的最新發展,增進他們對國家成就的認識,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作為公民科內地考察的第一個學生團,政府以高規格進行安排,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特別到高鐵西九龍站送行,而兩所中學校長及師生,當時是在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率領下,前往廣州南沙及深圳前海實地考察和交流。
「縱橫大灣區—香港高中生內
地實習計劃」 時隔疫情三年首復
辦,計劃啟動禮於6月1日展開。
對於有意見質疑考察團行程太短,教育局過去曾多次解畫,強調有關安排首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並參考學校持份者意見,經專業考量及與內地相關單位協調,配合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及通關初期的實際情況,務求讓現屆中五學生能及早參與。當局會適時檢視及總結,務實推進、適時調節和優化相關安排,包括因應學生學習需要、學校情況、參加者意見及實際情況、運作等,積極考慮加入廣東省以外、日數較多的行程,讓同學進一步拓寬視野。
教聯會副會長、立法會議員鄧飛表示,自內地考察團展開後,至今已約兩個月,在教育局和中國旅行社全力協助下,解決了師生們回鄉證逾期的問題,他形容目前整體運作暢順。
過關效率有改善空間
不過,鄧飛指出,由於部分行程是經澳門前往珠海,結果部分從內地持單程證來港、仍未取得香港居留權的學生,在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簽證身份書(簡稱「DI」)入境澳門時遇到困難,導致未能跟團出發,因此建議政府與澳門有關部門協商。他又提到,可能是過去較少香港學校組團進入澳門,他留意到不少學生團在過關時,花費時間較預期長,他希望香港與澳門當局加強協調,提升過關效率。
除教育局外,民青局亦有聯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實習和交流計劃,鄧飛建議政府將資助申請標準劃一,方便教育界或有意舉辦交流活動的機構。他解釋,教育局在審批資助申請時,往往較人性化,容許主辦單位將部分款項用作行政費,惟民青局在審批時,卻要求所有款項必須用於交流活動,變相要求主辦單位以自身資源,來應付舉辦活動而產生的行政費用。
「百萬青年看祖國」主題活動展開
除了官方籌辦的交流活動外,香港全國青聯委員協進會已啟動「百萬青年看祖國」主題活動,邀請香港青年到內地進行交流研習,獲得不少本地民間團體響應,當中包括在5月底舉行出發授旗禮的「百萬青年看祖國──香港學生內地實習千人計劃2023」。
在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為了重啟內地與香港青年的互動交流,鼓勵香港青少年積極把握國家發展機遇,香港全國青聯委員協進會啟動「百萬青年看祖國」主題活動,期望各界團體及內地各省市的青年聯合會一同攜手,為祖國培養愛國愛港的未來棟樑。
透過「視聽學玩」了解祖國發展
據介紹,「百萬青年看祖國」主題活動旨在邀請港澳青少年到內地交流研習,讓他們全方位了解祖國的最新發展,透過視、聽、學、玩等親身體驗增加他們對祖國的認識及身份認同。是次主題活動精心策劃了港澳青少年內地研學精品路線,包括了北京、江蘇、廣東等30個省市;圍繞「九個一」的核心要素開展青少年內地交流,包括:升旗儀式、國情講座、教育基地、國家工程、文博機構、當地朋友、文體互動、鄉土親情、總結分享。
今年是「百萬青年看祖國」主題活動的開局之年,作為主題活動的組成部分,由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中心、香港學生輔導協會、香港專上學生服務協會等多個團體聯合舉辦的「香港學生內地實習千人計劃」亦在疫後復辦。據悉,這是香港同類活動中規模最大、參與學生最多的項目,至今已舉辦第十屆。主辦單位今年將安排超過1000名香港學生,分別到北京、上海、重慶、合肥、無錫,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內地城市的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實習。(記者
黃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