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港澳的廣東,肩負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使命,這裏也自然成為粵港澳三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的熱土。
2023年2月,廣東省志願服務工作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表示:廣東將重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志願服務聯盟和項目孵化基地建設。
志願服務的紐帶,其實早已存在。2020年底,廣東「i志願」落地澳門。通過志願服務這座橋樑,兩地青年的來往更加密切,交流氛圍更加濃厚。澳門社區義工聯合總會理事長鄧文基說,目前已經有一些跨地區的志願活動正在推進,「未來,澳門青年在大灣區開展志願服務會更加方便」。
「越是深入基層和社會一線,越是能感受互相溫暖產生的力量,也越感受到同胞無間的親近感。」 就讀於暨南大學的香港青年李澤楠是第一次參與服務春運「暖冬行動」引導旅客入站、為殘疾人士搬運行李,十幾天的志願服務,讓他體驗到助人的快樂滿足。
隨着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全面恢復,廣東省青聯啟動「港澳青年看祖國」青春廣東行活動。廣州建設市團校南沙分校,打造面向港澳青少年的國情教育課程體系;深圳成立深港青少年藝術社團,促進人心回歸;佛山深化 「知行灣區」交流計劃等活動;江門承接舉辦「百年追夢·青春激盪」粵澳青少年僑鄉紅色尋根之旅活動……大灣區內的內地城市,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開展深化粵港青年交流合作。越來越頻繁的往來,更拉近了三地青年的心。
「三地青年齊心共聚、團結一致,必定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好未來。」近幾年,香港青年唱作歌手丁政凱經常帶着自己創作的歌曲參加大灣區各城市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他希望用音樂架起三地青年心靈的橋樑。
2020年7月,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入選第一批「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
同譜大灣區發展行進曲
「我為大灣區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大灣區也見證了我的成長。」2016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羅偉特從繁華大都市來到江門農村的鄉里田間當「農民」,創辦的「魚菜共生」項目。如今,他和同伴運營的魚菜共生植物工廠已被獲批成為「供港澳蔬菜生產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為大灣區提供更多優質食品。
隨着港珠澳大橋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一批又一批港澳青年「接力」來到廣東、認識廣東,在南粵大地上扎根。
1997年出生的蔡嘉麟,在香港完成學業後,主動跨過深圳河,來廣東闖事業。得益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經過多輪面試,蔡嘉麟進入深圳的騰訊公司,主要負責青年發展、公益慈善等事務。
「我們年輕人要擔當大任,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明天才會更好。」蔡嘉麟對大灣區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把自己比作窗口,一些香港同齡人透過他,可以看到未曾接觸的領域,大膽來嘗試。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青年家園
「我們將發揮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優勢,推動內地企業跟澳門企業在產學研、商務、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助力澳門企業融入到廣東的高質量發展中,也助力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今年1月,珠海大橫琴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穎在參加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時說道。
珠海大橫琴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運營管理。園區距離橫琴口岸只有200米左右,與澳門大學僅隔着一條馬路。澳門企業來到園區內創業,可享受一次性3萬元的創業補貼,此外還有免費的人才招聘服務、低利率的銀行貸款服務、粵語客服團隊服務等。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在粵港澳大灣區,青春不只是年齡,更是躍動的思維,創新的精神,進取的意志。「灣區青年」在大灣區的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大灣區同時也見證了他們的成長。(記者 黃裕勇)
頂圖:廣東江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魚菜共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