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遺展廳之外,參展文博會各省展區也匯聚了一批非遺大師的精品,更有非遺大師現場展示技巧。
開館以來,江蘇展區非遺展位最搶眼的,無疑是徐州香包非遺傳承的祖孫兩人——王秀英(上圖)和孫歌堯。現場展銷香包數百件,年邁的王秀英戴上老花鏡,現場展示「針棒香包」的製作技藝,孫歌堯則被一眾買家圍住,應接不暇。據悉,奶奶傳播非遺文化70年,一針一線造就經典,作為守護非遺文化的95後,孫歌堯則帶領歌堯香包申請了編鎖套針、智能刺繡嚇數、可視化創樣軟件、明暗花針或明暗繰針、「快塑」香包3D定型法、型易三圍香包製作軟件6項軟著,生產效率提升30%-50%,突破了傳統香包外觀局限,建立起3000多款香包圖案庫。
作為蘇繡的代表人物,以荷花見長的非遺傳承人梁雪芳(上圖),帶着她的作品《卓然自立》亮相深圳文博會。梁雪芳指點着記者欣賞作品,用手機拍下來,再放大看細節。她指着自己的作品表示,不僅有好的光感,還有觸感,仿佛真正觸碰上蓮子和蓮杆,現場她也演示了刺繡技藝。據悉,梁雪芳多個作品被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收藏。
在黑龍江展廳一角,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魚繡」的第五代傳承人吳虹頤進行「烏魚繡」的表演,明顯感覺到與江南精緻繡法有所不同。據了解,吳虹頤從十歲開始學習刺繡。「烏魚繡」起源於北安市烏魚鎮,歷史源遠流長,是金代傳統刺繡吸收烏裕爾河流域女真族、滿族、漢族、鄂倫春族等各民族刺繡技法而形成的刺繡流派,融合了豪放與細膩,充滿古風古韻特色。(記者 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