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嶺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粵劇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為促進粵劇的傳承和弘揚,在粵劇藝術博物館開館七周年之際,由中共荔灣區委宣傳部、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指導,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粵劇藝術博物館、永慶坊承辦,荔灣區文化館、荔灣區非遺中心協辦的笙歌繚繞荔枝灣——2023粵劇嘉年華巡禮(以下簡稱:嘉年華)於6月8日晚正式啟動。
據悉,此次粵劇嘉年華巡禮將從6月8日起持續至6月10日。活動期間,市民遊客可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內園林場景中,欣賞傳統粵劇表演。同時,荔灣區還通過「粵劇快閃」的方式,讓粵劇「走進」永慶坊,讓市民遊客近距離感受傳統粵劇文化的魅力。另外,本次活動荔灣區還將繼續設置「粵劇化妝」「穿戲服」等粵劇文化體驗活動,讓市民遊客「化身」粵劇名伶,「走進」粵劇文化。
粵劇演員行走於園林建築中,打造全新的夜間實景粵劇演出(徐紅 攝)
創新:以園林為舞台,打造「沉浸式」粵劇展演空間
在嘉年華啟動儀式當晚,廣州市荔灣區將打破以往傳統粵劇表演對舞台和空間的限制,以粵劇藝術博物館內園林場景為舞台,讓粵劇演員行走於園林建築中,打造全新的夜間實景粵劇演出。
據悉,此次創新式的園林式展演將以傳統粵劇曲目、人物故事為演出藍本,讓傳統粵劇演出融入不同的園林場景內,打造「沉浸式」演出。讓市民群眾跟隨演員的演出,一邊聆聽悠揚的曲聲一邊欣賞園林景觀,並通過演員的演出「回到過去」,全身心感受曲中人物的情感變化,感受粵劇的魅力。
荔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荔灣區轄內重要的博物館之一,一直以來,粵劇藝術博物館都是市民遊客遊覽荔灣「打卡地」之一。博物館內的園林風景以及傳統建築也深受大家喜愛。為此,荔灣區希望通過將粵劇舞台「搬進」園林中,以「沉浸式」的演出方式,全方位展示荔灣區傳統粵劇文化、傳統建築以及園林景觀的魅力,讓市民遊客從全新的視角了解傳統文化,了解荔灣。
粵劇演員行走於園林建築中,打造全新的夜間實景粵劇演出(徐紅 攝)
專業:專業劇團輪番「上陣」,打造視聽盛宴
除了在演出空間以及演出方式上進行創新,本次嘉年華邀請了廣州粵劇院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開展免費惠民演出,市民群眾可通過預約到現場觀看。為了滿足更多市民遊客觀看專業粵劇演出的需求,讓更多人感受到粵劇魅力,主辦方還將同步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內廣福台安排多場惠民演出,市民群眾無需預約,即刻前往對岸,在園林景觀中,觀看專業粵劇演出,享受粵劇視聽盛宴。
不僅僅是在館內,嘉年華期間,荔灣區還將舞台「搬進」永慶坊,通過粵劇「快閃」的方式,在永慶坊街區、古樹廣場內上演粵劇「折子戲」,讓市民遊客可以在遊覽荔灣傳統建築、感受荔灣文化氛圍時「偶遇」傳統粵劇文化,感受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感受傳統粵劇文化的魅力。
粵劇演員行走於園林建築中,打造全新的夜間實景粵劇演出(徐紅 攝)
傳承:化身「粵劇名伶」,「零距離」體驗粵劇文化
粵劇文化不僅在於唱,不同角色的戲妝、戲服都有着不同的含義,是組成粵劇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本次嘉年華活動中,荔灣區將繼續打造「畫大妝」「穿戲服」互動體驗空間,讓市民遊客化身「粵劇名伶」,身臨其境地感受粵劇文化魅力。據悉,本次活動期間,主辦方將在瓊花堂及吉慶別館後院設置體驗區,並邀請粵劇專業化妝師為預約市民遊客化戲妝、裝扮粵劇戲服,體驗粵劇行當角色。
同時,現場陳設有小生、花旦、武生等行當戲服,市民遊客可根據妝容妝扮來穿着體驗。另一邊,活動期間,主辦單位還將在永慶坊內設置粵劇臉譜繪製、手繪扇子等不同粵劇主題體驗活動,讓市民遊客從不同角度,了解粵劇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近年來,荔灣區積極探索粵劇傳承與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了粵劇嘉年華、穗港澳粵劇日、華光師傅誕巡遊展演、紅豆生輝青少年粵劇比賽等精品活動,成功創建省級粵劇粵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關注並參與到粵劇文化的傳承和保育工作中來。
粵劇演員行走於園林建築中,打造全新的夜間實景粵劇演出(徐紅 攝)
荔灣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粵劇是荔灣區傳統非遺文化的代表之一。從今年過年期間舉辦的「西關民俗文化嘉年華」到「百場粵劇研學活動」,一直以來,荔灣區積極通過不同方式,活化傳統粵劇文化,讓更多人了解粵劇文化,讓傳統非遺文化在人民心中「扎根」,真正做好粵劇文化傳承。「伴隨着時代進步,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走進』傳統文化,為傳統文化注入新力量。我們相信,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展現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記者 徐紅 通訊員 荔宣)
頂圖:粵劇嘉年華啟動(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