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建設人文灣區分論壇8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第三輪交流研討環節中,五位來自音樂界、舞蹈界、文化產業界和高校的大咖圍繞加強創新、推動大灣區文化產業繁榮和協同發展等方面開展對話。
肩負文化對外交流
「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的形象作為一個整體面貌還沒有建立起來」,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澳門文教出版協會會長林發欽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代表中國對外溝通時,必須有一個鮮明的形象,但至今還未明確它到底是什麼,有怎樣的文化特質。而在大灣區文化內部,各個地區如何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更好地融入大灣區文化格局,參與建設、共同發展,其中諸多議題還待觀察。
廣州交響樂樂團團長陳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區域。中國文化通過香港傳遞到所有英語國家,也通過澳門傳遞到所有葡語國家;反過來將這些國家的文化傳播到中國內地,大灣區內多語言的溝通形成一個天然的中外交流管道。陳擎介紹道,交響樂是一種跟世界無縫對話的現代藝術表現形式,中國交響樂歷史悠久,而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個優秀的交響樂團,是古典音樂發展最火熱的地區之一,因而又有了另一個與世界無縫對接的通道。
「香港的根是中國文化」,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凝動香港體育基金創辦人黃梓謙認為,香港的年輕人要記住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建立人文灣區,香港應抓住其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在對外文化交流上,香港背靠內地,關鍵是要將中國傳統文化輸出給世界。
睇好文藝發展空間
中國東方歌舞團青年編導、原創舞劇《詠春》總導演韓真向觀眾分享了《詠春》的創作心得,並對如何打造產業名片分享看法。她認為人才和作品質量是關鍵,社會各界給文藝創作更多的空間,未來文藝會有很好的發展。
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華僑城文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大帆介紹到,華僑城是伴隨着深圳一起成長起來的央企,見證了深圳的文化劇變。隨着經濟發展,深圳正更加關注文化、精神和生活。(記者 楊琪)
頂圖:來自不同行業的五位嘉賓圍繞大灣區文化產業繁榮和協同發展相關話題展開交流研討。 萬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