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機沒有電路也能工作?」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下稱「文博會」)14號館裏,一台百年前老式印刷機成為「網紅打卡點」,紛至沓來的遊人爭着一睹其芳容。隨着齒輪轉動的「哢嗒哢嗒」聲,一張字跡清晰的卡片隨之誕生,墨跡里傳遞着古老工藝的溫度。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鵬城之濱,第十九屆文博會現場同樣演繹着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別樣精彩。來自全國各地的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最新成果匯聚一堂,在現代時尚和創意設計賦能之下,玩出越來越「潮」的新面貌。
「潮玩之都」點燃嶺南魅力
說起東莞,不能不提到東莞的潮玩。近年來,潮玩產業已成為東莞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全球動漫衍生品80%由中國製造,其中超過1/3在東莞生產;在國內,近85%的潮玩產品產自東莞。東莞也正在全力創建「中國潮玩之都」。
「東莞禮物」展台位於東莞展館正中央。「東莞禮物」從東莞的歷史文化、發展成就和城市精神維度,按照「可見、可嘗、可聽、可聞、可觸」5個具象化角度,挖掘、集結、開發能代表東莞特色和形象的城市禮品,其中包括非遺文創、智能製造、時尚潮玩、特色食品等。
此次展會精選了部分「東莞禮物」產品。其中,融合非遺與潮玩、充滿中國韻味又不失設計感的「千角燈3D金屬拼圖」最受觀眾歡迎。作品採用全黃銅金屬鑄造,高度復刻非遺千角燈原型,閃耀着穿越千年而來的華貴典雅,細節精妙絕倫。
東莞千角燈是首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有「中華第一燈」的美譽。據介紹,這款千角燈潮玩的製作,還得到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樹祺的指導。產品量產後已在全國超過300個城市上市,在海外市場也取得不俗的反響。孤舟泛音·莞香禪意香具、莞邑印象陶瓷藝術畫等一批充滿「莞味」的非遺文創產品,同樣喚醒人們深厚的城市記憶。
廣東嶺南工藝美術館則帶來廣州牙雕、粵繡、陶瓷微書、石灣陶塑、端硯、潮州彩瓷等「嶺南九遺」亮相展廳,弘揚嶺南傳統工藝美術精粹及其人文精神。
青春創意賦能非遺「雙創」
在數字中國展區的數字劇院內,一齣好戲正在上演:短橋窄馬的詠春拳,避正打斜的八卦掌……舞劇《詠春》的經典橋段被放上了巨大的數字屏幕,帶來沉浸式的觀演體驗。招法快如閃電,防守風雨不透,一招一式間,噴薄的水墨和光影特效,看呆了屏幕前的外國參展商。
這部今年最熱的「年度必看爆款舞劇」,今年3月起便從深圳北上、風靡全國。6月7日當晚,《詠春》劇組登陸深圳大劇院大劇場。第十九屆文博會期間,《詠春》又分別出現在廣東展區和數字中國展區,為參展的中外來賓帶來獨具嶺南氣質的美學驚喜。
深圳濃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氛圍,也吸引不少來自外省的非遺文創企業「落地生根」。在深圳南山區展區,豪放大氣的滿族刺繡文創產品吸引觀眾圍觀。深圳滿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南山落戶中國滿繡博物館,整合全國優質非遺資源,通過深圳走向全世界。
「可以說,南山是我的第二故鄉。非遺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在這裏找到了答案。」滿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滿繡博物館館長孫艷玲說。這些年來,她藉助現代科技改良創新「雞爪」針法為「三角針」針法,產品已形成上千個品種。(南方日報記者 楊逸 王芳 王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