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8:00,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終接頭順利推出,貫通測量結果表明,實現了與東側E24管節精準對接。距離2018年4月海底隧道沉管鋼殼試驗段開工,整整5年後,這座「海底長城」終於合龍,深圳和中山兩市在伶仃洋海底實現「牽手」。
深中通道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518跨珠江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全長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於一體。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8公里,包含沉管段約5公里,由32個管節及1個最終接頭組成。此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已由東西兩側往中間依次沉放對接了31個管節。6月8日開始最後一個管節(E23)及最終接頭的整體浮運安裝,至今日完成最終接頭推出對接,共用時近70個小時,一舉實現關鍵控制性工程突破,為深中通道衝刺2024年通車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順利合龍,為打造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提速。當前,廣東交通集團正協同各方,全力以赴推進深中通道建設,為進一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為新征程上廣東推進中國式現化代建設貢獻交通力量。」廣東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鄧小華表示。
據了解,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共分為三大關鍵技術:基礎處理、管節浮運安裝及接頭處理。其中,基礎處理包括基槽開挖、軟基處理及基床整平。基礎處理的要求極高,海底20-40米深處基槽開挖精度、碎石整平精度均要求達到亞米級,堪稱「海底繡花」。深中通道項目創新海相深厚淤泥層「大直徑深層水泥攪拌樁+塊石振密」複合地基處理新技術,軟土地基沉降控制在48毫米以內,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6月11日,深中通道最終接頭實現了與E24管節的精準對接。據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採用的整體預製水下管內推出式最終接頭,是世界首創的全新結構裝置,將最終接頭與最後一節沉管(E23)一同製造,推出段放置在管節對接端的擴大端內,與最後一節沉管一併浮運沉放,待最後管節標準段與已安裝管節完成對接並確認姿態合適後,推出段就像一個巨型的抽屜內盒(長5.1*寬46*高9.75米,重1600噸),利用千斤頂將推出段(抽屜)從一側推出,與E24管節的端鋼殼完成對接。
為了實現超長距離(50公里)的安全浮運,並進一步提升沉管安裝的精度,歷經三年的平行研究,深中通道研發了世界首艘且唯一一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一航津安1」,它是當前世界上安裝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業最高效、性能最先進的沉管運輸安裝專用船舶,可滿足8萬噸級沉管50公里超長距離安全浮運安裝作業,減少伶仃航道佔用時間80%以上,減少臨時航道挖泥70%以上,沉管浮運安裝效率較傳統工藝提升一倍以上。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鍾輝虹說:「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系統性革新了世界沉管浮運安裝工藝,也將世界沉管安裝的厘米級標準,提升到中國的毫米級標準。可以說,在這方面,我們打造了深中樣本、創造了國際標桿。」
目前,海底隧道實現合龍,將開展最終接頭後焊段施工等,力爭11月實現隧道貫通;橋樑工程已經合龍,人工島工程按計劃推進,路面、機電、房建交安和管內工程已經全面展開,正向2024年項目建成通車奮力衝刺。(記者 黃鳳鳴;通訊員:粵交集宣、岳路建、楊新輝)
頂圖圖說: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終接頭正進行水下對接(攝影:李一)
E23管節及最終接頭在沉管預製廠進行澆築(攝影:潘肇祺)
沉管隧道東端首個管節(E32)完成沉放安裝(攝影:李一)
建設者們正在船艙內,緊張地開展沉放作業(攝影:蘇振飛)
最後一個管節和最終接頭正在浮運(攝影:蘇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