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博會迎來大批周末逛展的市民遊客。徜徉在展會大廳,或古樸雅致,或新潮科幻,「文化+」的一處處生動場景,為產業發展注入澎湃動能,為滿足百姓美好生活聚力。
文化+健康,中醫藥走進百姓生活
把脈問診、拔罐艾灸、推拿理療……深圳市寶安中醫藥發展基金會的展位前,沉浸式體驗中醫中藥的觀眾排起長隊,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輕人。
走進中醫藥人精心布置的這座展館,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芬芳」撲面而來。市民可以近距離嗅聞觀察藥材、學習辨識中草藥,也可隨手拿起一份文創產品,諸如鹿參膏、蘄艾條、紅糖姜杞茶、菊花決明子茶……作為饋贈親友的「健康」伴手禮。
近年來,依托「文化+」,深圳堅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探索中醫藥產業發展新路徑,尤其是利用文博會平台拓展中醫藥文化傳播。以寶安區為例,全國首家純中醫治療醫院運營、全國首部區級中醫藥發展白皮書發布、深圳市首個中醫藥發展基金會成立……一系列專科、論壇、科普、文創等,增加了中醫藥的知識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提升了產業的規範化、大眾化、便利化。
文化+文創,帶動影視流量與非遺保護雙贏
「電視劇《夢華錄》看了一遍又一遍,除了跌宕劇情,還有精美考究的服道化。沒想到逛一逛文博會,還能找到同款天青色茶盞,愛了愛了。」文博會展館裏,市民陸小姐欣喜地告訴記者。
以「文化+」為抓手,《夢華錄》再現了北宋京都的繁華,點茶、插花、掛畫等細節逼真,帶動了影視作品的流量和評分;而宋畫中躍然而出的文創精品,也拉動了產業的發展和名氣。本屆文博會上,深企瑞百盛以「天青寶色 汝窯傳奇」為主題,展示了10年來為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及影視劇作創作的汝窯。一盞一托一花型,天青釉質溫潤如玉,「天下宋瓷,汝窯為魁」的美學與質感給予了鮮活詮釋,獲得觀眾青睞。
「以蠶絲染色成絨,再用鋼絲勾條,諧音『榮華』,寓意吉祥如意。」文博會江蘇展區,工作人員一件件解說着展台里的手工藝品。「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是電視劇《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搖曳生姿的裝扮,也是「髮髻上的南京」向文博會款款走來。「太精美了。」許多觀眾在展台前駐足,驚嘆道,從頭飾到團扇,從畫框到擺件……傳統絨花工藝大師趙樹憲團隊參照故宮博物院館藏實物製作的手工精品,形式不斷豐富,文博會上展銷兩旺。
「文化+」拓展邊界,催生新品牌豐富新場景
漫步本屆文博會展館,「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文化+電商」等新穎豐富的發展模式,比比皆是。
華僑城集團展區,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開發的虛擬數字人直播、短視頻、雲演藝、雲劇場等場景應用,不斷滾動演示。數碼技術的創新和迭代,打造了花橙旅遊、花小橙APP等文旅輕資產運營管理平台,助力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導入消費領域。絲路文明數字光影藝術特展中,敦煌伎樂飛天美輪美奐,展示數碼化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傳承和活化。
山東展區,淄博燒烤和周邊文創飄散着的「煙火氣」,沂蒙煎餅捲成栩栩如生的向日葵、玫瑰花等……「文化+美食」,通過生鮮食材、精緻餐具、創意造型和高超刀花,把味蕾享受升華到視覺盛宴。臨沂大嫂徐海霞講述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她將煎餅捲成色彩繽紛的藝術品,再加入水果、蔬菜等營養榨汁,受到年輕人喜歡。本次首度參加文博會,她第一天就賣光了200袋煎餅。
香港館,一頭粉紅色耳朵的小象格外吸睛。這件展品,香港設計,深圳製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總會執行會長黃競說:「我們帶來的很多展品,創意設計在香港,打樣和生產在大灣區各地市,最終組成一條合作共贏的完整產業鏈,再反哺社會公益。比如小象IP周邊產品,除去成本,後續營收都會用於支持基金會的慈善事業。」
10多萬種文化創意產業展品、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現場展示交易……本屆文博會搭起的「文化+」平台,仍在不斷催生一個個新品牌、新場景,集聚拉動上下游產業。回望2004年到2023年,跨越19載的文博盛會,帶動「文化+」邊界的不斷拓展,見證文化產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新引擎、注入新動能,不斷滿足着人民群眾對品質生活的美好期待。(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秦綺蔚)
文化產業綜合館B館廣西展廳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來眾多市民圍觀欣賞。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