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1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近日在上海參加中國器官捐獻日活動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內地和香港建立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讓香港與內地在各自沒有合適受贈者的情況下善用器官,讓一些罕見病例不再罕治,為輪候名上的病人帶來多一點重生希望。
2022年12月,香港一名患有擴張性心肌病變的4個月大女嬰,在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下,通過跨境捐贈,獲捐一名內地腦死亡兒童的心臟,並在香港成功實施心臟移植手術。這是香港首次進行由內地捐獻的心臟移植手術。
「這是非常有意義和不容易的。當時我們走了特事特辦流程,海關整個通關流程只用了8分鐘,大家都在跟時間賽跑。」盧寵茂說。
這件事給了盧寵茂很大的啟發,他說:「4個月大的嬰兒心臟是很小的,這個病例本身十分罕見,但是放在我們國家來說,又是不罕見的,因為我們人口多。所以建立香港與內地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十分必要。」
盧寵茂進一步解釋道,香港正參考去年兩地首次跨境器官捐贈移植個案的成功經驗,與內地進行探討。現時特區政府正考慮設立的是一個第二層互助分配機制,即當香港與內地任何一方有器官捐出但在本地沒有病人適合接受移植,無法於本地輪候系統配對,才會啟動機制將器官跨境捐贈作配對。
此次參會前夕,盧寵茂率團參觀了上海仁濟醫院。時隔三年的這次行程,讓他大受震撼。
盧寵茂指出:「在肝移植領域,以往都是歐美國家為主導,它們制定標準,代表前沿技術。但這次,我最特別的感受是,仁濟醫院目前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肝移植中心,不只在數量,一年最多做過800例肝移植,而且質量也非常高,有超過90%的存活率。特別是在兒童肝移植,我親眼看到一個只有57天的小嬰兒成功完成了肝移植。」
內地近年來在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的發展也讓盧寵茂信心倍增。「我們正積極與內地有關單位,就擬議機制確立一致的技術層面要求、準則及流程,以確保捐贈器官合法、公平、公正並安全地應用於最有需要的病人身上。(中新社記者 繆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