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①:葵涌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①:葵涌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3-06-13 09:29:57 來源:深圳商報

 今年是新安縣建縣450周年,深圳市大鵬新區鵬港青年聯合會聯合僑港葵涌同鄉會、香港大鵬同鄉會等共同推出「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系列專題,挖掘深圳市大鵬新區和香港兩地社區、村落等命名一樣或相近且具代表性地點,通過訪問在兩地工作生活大鵬籍香港鄉親,以地名故事為切口,以小見大,講述地名背後雙城交融的故事,凝聚深港同根同源共識。

 「葵涌山在縣東一百餘里,多生水葵。」

 ——清嘉慶《新安縣誌》

 葵,意為水葵,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蓴菜;涌,意為河汊。從字面上來看,葵涌就是生長着蓴菜的河汊之地。從清朝嘉慶年間的《新安縣誌》可知,當時的葵涌指的是大鵬半島的葵涌。而香港新界西部為何也會出現一處名叫「葵涌」的片區,並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吞吐量貨櫃港口的所在地。

09-16-02-169483.jpg

 ▲香港葵涌街景(拍攝 潘仕忠)

09-16-07-599867.jpg

 ▲香港葵涌貨櫃碼頭(拍攝 潘仕忠)

09-16-09-269012.jpg

 ▲香港葵涌貨櫃碼頭(拍攝 潘仕忠)

09-16-03-456595.jpg

 ▲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中心區(梁建生拍攝 葵涌辦事處供圖)

09-16-10-181723.jpg

 ▲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壩光新村東區(葵涌辦事處供圖)

 「深圳葵涌與香港葵涌,不僅名字一模一樣,連建築風格、語言和日常菜式都十分相似。」僑港葵涌同鄉會名譽會長、78歲的陳宙安,人稱「安叔」,在深圳葵涌出生長大,1978年到香港定居,曾在香港荃灣區,近葵涌一帶生活了十多年,說起兩個「葵涌」的相似點,他如數家珍。

 安叔的老家在葵涌橫頭村,他的父親陳維新,是著名葵涌籍愛國人士,年輕時在香港當船員。1951年,從香港轉往廣州海員工會任職的他,奉命調往天津,在新中國第一家國家級中外合資企業——中波海運公司下屬的「團結」輪任大廚和工會負責人,暗中護送新中國建設和抗美援朝急需的重要物質。1953年參加中國海員幹部學校第一期培訓班,並於當年年底以搬運工人「頭領」的身份奉調澳門,從事黨組織安排的物資運輸工作。

 安叔自己抵港後,從雜工做起,後來憑着自己的藝術造詣開啟了木雕事業,越做越大。「我剛搬到香港葵涌居住的時候,就覺得那裏的環境跟深圳葵涌很像,都是在海邊,也有田地,原居民可耕種,也可漁牧。」安叔說,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葵涌屋村林立,也還保留着一些丁屋、村屋,愛用青磚、木板,格局都跟深圳葵涌很像。

09-15-59-3183.jpg

 ▲香港三棟屋博物館外景(拍攝 潘仕忠)

09-16-01-087205.jpg

 ▲香港三棟屋博物館內景(拍攝 潘仕忠)

09-16-00-344510.jpg

 ▲香港三棟屋博物館內景(拍攝 潘仕忠)

 在香港葵涌附近,最著名的一處老房子叫「三棟屋」,現在成為了香港知名的社會科學類歷史遺址專題博物館。「三棟屋,是一種客家的傳統建築風格,進門有三重,在深圳葵涌也有一處『三棟屋』,屬於潘氏家族,以前是潘氏家族的私塾,解放後曾一度作為糧倉。」安叔說,自己曾多次去香港三棟屋博物館參觀,每次都會讓他想起葵涌潘氏「三棟屋」。

09-16-11-353591.jpg

 ▲上世紀70年代深圳葵涌潘氏三棟屋(資料圖片)

 安叔愛養鳥,跟香港葵涌一位原居民李伯因鳥結緣,成了「鳥友」,還時常相約去買菜。「我發現我們兩個地方的人口音、口味都很相似,而且都愛吃釀豆腐、鹹菜燜豬肉等客家菜。」越是了解香港葵涌風物人情,安叔就越覺得跟家鄉深圳葵涌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回鄉一趟不易,就在自己居住地附近就能找到一處以解鄉愁的地方,實在難得。

 安叔還記得當年,位於羅湖東門的深圳汽車總站,每天只有一兩班客車開往葵涌,錯過了就要請車,「當時,車很少,就算你有錢,請車也不容易。」他說,最「艱難」還是每年過年的時候,回鄉過年必須提前搶購車票才能按時回港上班,「就算這麼難,大家也願意過年回鄉,因為新年最重要就是一家團圓、齊齊整整。」

 「當時沒有什麼行李箱,大家都是挑着扁擔,為了多帶點布料回來給鄉親,有的人還會用新布縫製布袋子。」他說,過完年回香港時,扁擔上挑着的貨又變成了菜乾、咸雞和蜜糖等土特產……

 直到僑港葵涌同鄉會向家鄉捐贈了汽車,每年過年後回港搶票的情形才好了一點。過完年後,這些車都會輪流送返鄉探親的居港同胞到羅湖過關。

 那時的香港,正處於飛速發展的黃金期,是世界各地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從小喜歡畫畫的安叔,也有了新的想法,用自己的藝術造詣創作木雕藝術品,銷往酒店、商場等,主要出口歐美市場。

 沒想到,手工木雕藝術品一下子就受到了歐美遊客的歡迎,打開了市場。沒過多久,安叔一個人的「手作」已滿足不了需求,他便北上回到深圳開廠,先後在福田、羅湖辦廠。最後,回到了家鄉深圳葵涌,木雕廠規模最大時,聘請了近百位工人,遇到訂單多的時候,還會發往中山、梅州等地,請工匠加工。

 從深圳葵涌,到香港葵涌,再回到深圳葵涌……安叔現在早已退休安享晚年,成為了一名書畫家,這些年遍訪大鵬半島紅色景點和舊村落,要用一支筆記錄下這些地方的舊貌新顏。

 而兩個「葵涌」之間的故事仍在繼續。深圳葵涌歐屋村原居民李錦春,1996年南下香港,2003年申請到了住房,「當我知道自己申請到的是香港葵涌葵盛村時,我都很驚訝,想不到跟『葵涌』這麼有緣分。」她說,每次跟香港同事,說起自己是深圳葵涌人的時候,還有跟故鄉親人說起住在香港葵涌的時候,都會覺得有一種奇妙的緣分。

 如今,深圳葵涌早已難覓蓴菜蹤影,而在香港的深圳葵涌籍鄉親心間仍會有「蓴鱸之思」。2019年開始擔任深圳市大鵬新區僑港葵涌同鄉會會長的鐘健好表示,目前,該同鄉會已吸納會員2030多人,其中青年會員300多人,「2017年,在大鵬新區、葵涌辦事處及同鄉們的資助下,同鄉會搬入了香港九龍深水埗元州街恆威閣1樓的新會址,有了新『家』。地方大了3倍,我們可以舉辦更多青年聯誼和親子活動,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同鄉會,不忘桑梓情,為深港兩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09-16-17-412717.jpg

 ▲葵涌旅港人士聯誼會喬遷留影(葵涌辦事處供圖)

 不僅在港的葵涌同鄉有了新「家」,而他們回到深圳葵涌也有了更優品質的「新驛站」。2023年3月,由僑港葵涌同鄉會2016年註冊成立的葵涌旅港人士聯誼會喬遷入大鵬新區葵涌家天下A棟2樓,成為了香港葵涌鄉親回鄉探親、尋親,團聚、會友、茶話交流、娛樂活動的好地方。

 作為大鵬新區的行政中心、區域綜合服務中心和對外交通樞紐,葵涌正積極打造城市東部中心,高速路網、城際快線、地鐵軌道……都讓遊子們越來越方便抵達。

 不論走得再遠,家永遠都是方向。(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通訊員 黃海旋 薛麗珠)

 頂圖圖說:深圳市大鵬新區葵涌潘氏三棟屋。

責任編輯:朱劍明 同宗同源雙城地名故事①:葵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