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第九屆中國(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在深圳市光明區華強科技生態園華強盒子文化中心正式啟幕。本屆文化科技周以「科學之城·人文之光」為主題,舉辦開幕式、主題論壇,設置「科技+文化」潮流體驗區,開展非遺集市展演,展示、探討現代科技在文化旅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的應用,打造光明區科技創新文化盛典。
本屆文化科技周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深圳市委宣傳部、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原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發起,深圳市光明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中傳華夏國際文旅發展集團主辦。
作為文化和旅遊部直屬央企,中傳華夏國際文旅發展集團積極投身文化科技融合實踐,連續多年舉辦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近年來,光明區以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為契機,緊跟世界科技與產業發展趨勢,打造了良好的科技產業發展生態,為光明區積極推進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發展提供強勁動能與創新土壤。
文化科技周由文博會「1+N」辦展模式衍生而來,其辦展理念與光明區「讓藝術之光照進科學之城」的發展理念深度契合。本屆文化科技周為首次在光明區舉辦,是深圳文博會光明區配套文化活動之一。
光明區科技創新活力澎湃,科學技術產業基礎紮實,特色文化產業加速集聚,「文化+科技」產業發展動能強勁。打造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光鳴藝術節等十個重大品牌文化項目,推動科學與文化藝術深度交融,位於光明中心區科學公園的深圳科技館(新館)今年年底即將完工,將成為全市科技創新成果展示、科技文化交流以及科普教育的新地標。據統計,光明區文化及相關產業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22.87億元,創造增加值55.97億元。光明區文化產業數碼化和數字創意產業持續深入發展,基本形成了以文化相關領域為主體,文化核心領域為支撐的發展格局。
結合光明區科技產業發展優勢及文化特色,本屆中國(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在往屆的基礎上,增設「科技+文化」潮流體驗區與非遺集市展演,進一步豐富了活動內容,在充分展示科技在文化領域的創新發展成果的同時,也讓市民朋友能夠感受領略中華傳統非遺文化的魅力。其中,非遺集市展演邀請光明區及大灣區的非遺項目進行現場展示,非遺葫蘆、宮廷杯魔環36變等非遺項目亮相集市,現場還可品嘗牛肉乾、糖葫蘆、梅見酒等美食美酒。
開幕式當天,還舉行了項目簽約儀式與優質項目路演。中傳華夏國際文旅發展集團、深圳市點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圳賽美思高科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分別進行了戰略簽約。各方將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在數字藝術、文化創意、文旅融合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企業路演環節,中國文化傳媒藝術品鑑證備案平台與觀在文展(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分別就各自項目的運營模式、功能、亮點作了精彩的講演。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升級,數字文化產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出現諸多新型業態,呈現出多元化、互動化、創新性等特徵。主題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圍繞「科技創新 文化傳承」「新時代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等議題展開研討。
經過深入交流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進入數字時代,數字文化產業將成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要超前布局,關注科技發展動向,加快數碼技術創新應用,借力數字賦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密切關注信息安全、數字鴻溝、主體困境等發展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據悉,自2015年來,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已成功連續舉辦八屆,在為深圳聚集文化科技創新資源,吸引創新人才,激發文化與科學產業融合發展新動力,提供發展新思維、新角度、新方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奮強 通訊員 向欣)
*本文由第九屆中國(深圳光明)文化科技周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