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公布輸入勞工安排,建造業及運輸業合共輸入2萬名外勞。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及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17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為輸入勞工安排解畫。
陳國基表示,要適度輸入勞工將餅畫大,以免企業停止投資本港,否則將會一齊受苦。他指出,本港勞動人口由2018年頂峰的368萬減少至2022年的340多萬,其中低技術勞工減少16萬。社會復常後,經濟發展,將來還有北部都會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屆時需要大量建造業人手。
陳國基指出,當局計劃輸入合共2萬名建造及運輸業勞工,只是多管齊下的其中一個方法。當局會在保障本港勞工的前提下輸入勞工,僱主亦不能引入廉價勞工;並會同時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協助勞工轉型,亦會增加上堂的津貼,最高8000元一個月。
甯漢豪表示,根據建造業議會的估算,未來5年本港缺少的建造業人手將超過4萬人,疫情後工程數量增加,加上行業人手流失,有需要輸入勞工。
甯漢豪指,行業輸入外勞計劃非永久措施,但無訂下時限,因為目前人手短缺嚴重,若現時定出結束計劃的時間,是不切實際,政府會每年審視人手供求數據。
甯漢豪又指,當局會就計劃框架及執行方向諮詢勞顧會,強調政府並非繞過勞顧會,只是簡化機制,每半年向勞顧會匯報。對於為何不將每個外勞申請,都按現有機制經勞顧會審批,甯漢豪說,因為納入計劃的行業工種已確立屬勞工短缺,未來處理的個案數量多,當局希望可以簡化機制。
林世雄指,機管局發現航空業有10個工種,一共缺少2萬名前綫工人,如地勤及停機坪工作人員等,過往即使努力請人,推出一萬個職位空缺,但只有2000人應徵。而疫情後香港要維持國際航空中心優勢,香港機場要與其他機場競爭,否則飛機可以選擇不來港,而本港期望明年客運量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因此有急切性需要輸入勞工。
林世雄又指,小巴及旅遊巴司機等缺少約3600人,加上本港職業司機普遍年紀較大,如不增加人手,會影響本港經濟及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