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隨着最後一榀鋼結構杆件拼裝完成,新建廣州白雲站正式封頂,標誌着站房鋼結構整體完工,全面進入室內外裝飾裝修階段。
廣州白雲站是廣州鐵路樞紐「五主四輔」中的主要客站之一,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南部,總建築面積約45.3萬平方米,站房建築面積14.45萬平方米,站場規模11台24線,將引入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廣湛高鐵等線路,同步配套6條地鐵線路等多種交通接駁設施及公共空間,承接廣州站、廣州東站全部普速列車,成為亞洲最大之一的TOD綜合交通樞紐。
新建廣州白雲站全面封頂 (通訊員供圖)
超十萬噸複雜鋼結構
廣州白雲站採取「雲山珠水、盛世花開」的設計理念,站房鋼結構的總用鋼量約為11.8萬噸,由屋蓋、「花瓣」和鋼柱鋼樑三部分組成,其中屋蓋鋼結構重8100噸,總面積為95224平方米,面積相當於13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花瓣」鋼結構是最大懸挑28米、總重量8250噸的花瓣狀格構式變徑斜柱,構成了廣州白雲站的木棉花造型。
「白雲站站房鋼結構總重達十萬餘噸,大小零構件十萬餘根,為了實現對每根構件進行全過程追溯可控,通過自主研發的鋼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針對鋼結構施工特點,引入『BIM+物聯網+移動+雲網端』的理念和技術,將鋼結構的管理劃分成設計、深化、生產、運輸、安裝、交驗6個階段,6階段的全過程資料都與鋼構件的三維模型一一綁定,實現了廣州白雲站十萬餘根鋼構件的全生命周期的過程追溯和三維可視化的精細管理。」中鐵建工集團廣州白雲站項目總工程師劉俊說。
全國首個大規模運用機械人施工的鐵路工程項目
為確保鋼結構焊接質量受控,中鐵建工集團項目團隊首次試用了「無軌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機械人」。該機械人應用視覺傳感技術,焊縫跟蹤智能系統和焊炬擺動系統,無須預設軌道、導向,設備磁吸在構件上行走即可完成焊接作業,可實現90度立向上、立向下和橫向爬行焊接,保障了項目按時高質量完成。
據中鐵建工集團廣州白雲站項目經理鍾萬才介紹,廣州白雲站是全國首個大規模運用機械人進行施工的鐵路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已累計試用了包括無軌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機械人、地面整平機械人、地面抹平機械人、地庫抹光機械人等在內的18種智能機械人。
「高個子」混凝土智能隨動布料機進行布料施工,讓以前至少需要3名工人才能完成操作,變成現在僅需1名工人,就可完成全部的混凝土布料作業;地面整平機械人能自動設定整平規劃路徑,不慌不忙地實現混凝土地面的全自動整平施工,而且精度符合國家質量驗收規範標準;輕鬆「擺平」混凝土的地面抹平機械人可以實現高精度混凝土抹光施工作業,其工效相對傳統工效提升40%以上。這些建築機械人在廣州白雲站的工地上大展身手,成為數碼化及人工智能技術在建築行業實現應用的試點案例。
全國首個鐵路正上方上蓋開發的站房
據介紹,廣州白雲站開通後,將引入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廣湛高鐵等線路,下設近期兩條和遠期四條共六條地鐵線,配套有遊客中心、長途客運中心、旅遊大巴站場和城市公交站場。旅客從配套的城市公共交通下車後,通過銜接平台,不到2分鐘即可進站候車,步行距離不到100米,真正實現了平層對接、無縫換乘。
在廣州白雲站的西北、西南、東南、東北四個角落,四棟上蓋塔樓正拔地而起。「我們把它們叫做『四大金剛』,四棟塔樓高度在120米至150米之間,計劃引入辦公、商業、酒店等功能」 廣鐵集團站房指揮部綜合部副部長莫崇傑說。
除了四個角落,廣州白雲站南北側鐵路正上方也將進行上蓋開發。據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站房建設指揮部工程三部部長聶楠介紹,白雲站上蓋開發擬規劃建設14棟樓,業態以公寓和底商為主,主要是服務於站房的旅客,現階段正處於蓋板收儲階段。
廣州白雲站將於2023年底竣工(通訊員供圖)
「廣州白雲站是站城融合的代表站房,是國內首個在鐵路正上方探索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站房,就是我們所說的『造地』技術。我們此次『造地』面積約為6.8萬平方米,是由276根直徑1.65米的實心混凝鋼柱支撐起的重達28萬噸的上蓋蓋板。」 中鐵建工集團廣州白雲站項目總工劉俊說。
據悉,廣州白雲站將於2023年底竣工,秉承「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的建設理念,將為旅客帶來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廣鐵集團運輸系統將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深入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界意見,着手研究線路鋪排計劃,優化鐵路運能,使廣州白雲站順利承接廣州站和廣州東站全部普速客運業務,進一步推進「高鐵進市區」的進程,破解廣州鐵路樞紐運能瓶頸,為構建和完善「軌道上的大灣區」、促進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更大的「助推器」作用。(記者 何嘉敏 通訊員 何建明 董劍鋒)
頂圖:新建廣州白雲站全面封頂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