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乘車優惠計劃存在問題,為人詬病多時,昨日運輸署宣布會加強打擊違規使用,下周一起將會派出三人小組監察情況,行動至少維持兩個月,目的是提高阻嚇作用。確保優惠用得其所,集中合資格有需要人士,公帑才會真正發揮作用,計劃本身亦更具可持續性。
計劃自2012年推出,讓長者及殘疾人士可以低至每程兩元乘車,自實施以來均受歡迎,沒有什麼爭議可言。不過,近年數據卻突然不尋常,例如財政撥款由2015年至2019年的年均約10億元,忽然飆升至2022至2023年度的逾30億元,新一年度預算撥款更高約70億元。對比整個綜援每年發放約230億元,乘車優惠僅為一項優惠計劃,而非支持基本生活開支,為此公帑每年須承擔70億元,誠非小數目。2022年2月起,計劃的合資格年齡擴大到60至64歲,相信是計劃成本急增的一大主因,畢竟這批相對年輕的長者,其最新勞動參與率接近50%,遠較65歲以上的13%為高,上下班的出勤次數必較退休者多。展望將來,人口老化延遲退休乃是大勢,可能令計劃變得不可負擔,甚至威脅到整體財政的長遠健康。
惟無論如何,為了履行計劃的優惠原意,第一必須杜絕違規使用者混水摸魚,尤其過去的監管難言執行到位。兩蚊乘車無疑是個重大優惠,較諸過海車資一般索價十多元,在違規分子一年可望「節省」數千甚至上萬元的同時,公帑實也形同被「騙取」了相等金額,並由全港依法守規的納稅人埋單,對其餘循規蹈矩的乘客也不公平。逃票問題斷非「無王管」,只是每多從輕發落,僅要求繳回差額,並沒嚴格徵收罰款,特別是黑暴肆虐時「跳閘」問題嚴重,監管人員往往難以執法,陰霾至今尚未完全退去。今後,罰款不單會顯著提高,局方還強調最高刑罰可判監禁,新成立的三人小組將全天候肩負抽查工作。毫無疑問,新打擊行動可產生阻嚇作用,失手就擒代價大增,意味難再心存僥幸,濫用情況料將大為收斂。
然而,新打擊行動的力度是否足夠?例如單單兩個月的高姿態巡查,以至抽查小組的人員編配,有否進一步加多加密的空間?又如按交通工具劃分,政府對巴士、港鐵發還少收的費用按年翻了一至兩倍,綠巴升了40%,紅巴則升12倍;有鑒於此,抽查對象又應否加強針對性?除此以外,也可從計劃的設計入手。有議員便提出,何不簡單要求使用兩元優惠時,向車長一併出示樂悠咭之類證明?即使或含利益衝突,但箇中亦有重大阻嚇作用,明顯的非長者及非殘疾人士料難公然造次,何況此安排的覆蓋面較抽查小組寬闊,亦不涉額外的人力成本。另外把兩元優惠改為兩折,也是深值考慮的優化舉措,站於避免公帑虛耗的立場,可望減少「長車短搭」現象,而對受惠市民來說,車資十元以下的車程還除笨有精,而長遠亦可與通脹同步,將來毋須調節兩元款項。至於應否限制優惠時段,以至收緊受惠對象資格等等,則可先觀察新措成效後再作定斷。
說到底,兩元乘車優惠是個受歡迎的舉措,任何調整都不宜跟初衷相牴觸。確保政策到位符合原意,不構成不合理公帑負擔,這個計劃才可持續下去,受惠對象才可續享福利。(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