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早前公布輸入外勞計劃,將有限度地引入2萬名外勞,並容許僱主就「補充勞工計劃」下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兩年,引起各界的關注。港九勞工社團聯會秘書長、立法會議員周小松受邀參加網台節目《傑論分析》時表示,計劃容許放寬的26個工種均是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入行門檻低,容易被外勞取替。加上政府沒有就此訂立上限,以及沒有就這26個工種提供人力數據,無疑衝擊本地基層市民的「飯碗」,引起不滿。
楊永傑提到以往勞顧會亦有發揮其職能,惟今次計劃的實施繞過勞顧會監管。周小松指出,政府以「先對外宣布,後與勞顧會商討」的做法,無疑對勞顧會欠尊重。
周小松認為,在現行制度下要保障基層市民就業,關鍵在於本地招聘的程序需為「真招聘」,亦需要保證該行業職位得到合理工資、合理工作條例和合理工作環境,又或者為偏遠地區工作的勞工提供相關交通配套支援。他指出,政府承諾計劃中的每項審批都會諮詢勞顧會,惟最終審批權歸於政府,政府應尊重和重視勞顧會的意見,不強行批准申請。另外,在本地勞工和輸入外勞的比例上,政府應適當調整外勞比例。
周小松認為,按目前強推輸入外勞計劃下,政府不可以「躺平」態度應對。他建議設立時限,在「補充勞工計劃」下兩年放寬期內,政府應進行人力供需研究及薪酬走勢調查,同時加強人力缺口較多的行業培訓,積極釋放本地勞動力。(圖為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