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被視為我國新材料界學術水平最高、涉及領域最廣、前沿動態最新的學術大會的中國材料大會2022-2023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吸引了眾多材料領域的一流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參會,為材料領域的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沒有過硬的材料、沒有高性能材料,再好的設計理念都是無法實現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紹明長期埋頭在陶瓷基複合材料領域,他帶領團隊開發了高熱穩定、高結構穩定、超高溫等適用於不同服役環境的陶瓷基複合材料,攻克了大尺寸、複雜形狀陶瓷基複合材料構件的精確成型和精密加工、複合材料與金屬異質材料連接以及複合材料氣密性和空間適用性等關鍵技術難題,在國內成功實現了陶瓷基複合材料構件在重要領域的應用。
為了解決陶瓷「脆」的缺陷,董紹明將纖維引進到陶瓷當中。經複合後做成的陶瓷基複合材料就會變得和金屬、樹脂一樣具有韌性,而且兼具強度高和耐高溫的效果,在航空航天、先進核能和交通運輸等領域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通過材料設計、創新製備方法,我們獲得了材料的耐高溫性能,從1800度到2600度,支撐了國家重大裝備的發展。」董紹明表示,面向未來,極高溫可重複使用陶瓷基複合材料與熱結構技術、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核反應堆包殼材料技術發展,將有力推動重大裝備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唐本忠教授是在國際上最早提出「聚集發光」學術思想和概念的學者,開闢引領了這個領域的研究和發展。
圍繞聚集體構效關係,唐本忠院士分享了AIE在材料科學、化學科學、生命科學等交叉領域的應用潛力,尤其是在智能材料、液晶材料、光波導、化學傳感、細胞追蹤、疾病診療等方面獨到的應用前景。
「當激光遇上新材料,它能夠發揮什麼動能?」 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家科認為,光製造迎來了最好的時期,特別是新材料、新工藝、新應用大量誕生,激光賦能推動材料加工實現高質量發展。
鄧家科介紹說,激光加工優勢比較明顯,具備智能製造的先進基因,已經實現智能化,激光加工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經濟優勢,將加速替代傳統加工。隨着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不斷提高,最終也拓寬了產品的應用。如今,激光加工設備在半導體顯示、消費電子等精細微加工領域和航空航天發動機、火箭飛行器、汽車發動機零部件、高複雜尖端科技領域都得到了應用。
他舉例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發展迅速與大量激光技術應用密不可分。其中,動力電池焊接、極耳切割、鋰電極片焊接、鋁殼電池蓋板自動化產線、電池托盤焊接、車身焊接、汽車玻璃切割都離不開激光技術。(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