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晚有消息稱高盛公司將天賜材料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28.8元,與當日收盤價相比下跌31%。受此消息影響,天賜材料11日早盤低開,最低跌近5%,上午收盤前小幅回彈。高盛近日頻繁「唱空」上市公司,下調評級至「賣出」,其中還包括多家銀行股。
天賜材料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種化學品等。公司是電解液龍頭企業之一。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有所下降,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14億元,同比下降16.22%;淨利潤6.95億元,同比下降53.62%。但根據第三方數據,天賜材料電解液的國內市場份額由2021年的29.2%提升到2022年的38.0%,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穩固。
除天賜材料外,高盛前幾日還將A股存儲器龍頭兆易創新評級下調至賣出,目標價77元/股,即下跌30%。7月7日,兆易創新股價下跌近5%。但隨後幾日股價逐漸穩定,11日午時收盤,大漲8.48%,報114.99元。
無獨有偶,銀行股近日也被高盛推向風口浪尖。
7月4日,高盛發布《中國銀行-測試「不可能的三位一體」》報告,提出招行的公司債券和影子信貸等風險引起的隱含損失率高達25%,平安銀行和招行擁有最大的房地產風險敞口,佔總資產的8%和6%;招行和興業的房地產信貸組合風險佔比較高,因債券和影子信貸等非貸款資產(大概意指非標)會承受更多損失等結論。
報告還包含了對12家銀行作出的評級,給予工商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華夏銀行等5家銀行的評級下調為「賣出」,給予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和南京銀行「中性」評級,並給予郵儲銀行、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和建設銀行「買入」評級。
高盛解釋稱,其評級行為也並非渲染悲觀情緒。報告核心內容是,如果地方債務被允許展期,則違約風險可控。隨着地方債務餘額繼續增長,預期存量債務展期及新增債務均會面臨利率下行,從而帶來利息收入損失。但由於地方債務中的債券部分有稅收和資本節省,更高的債券佔比可以有效幫助銀行減少利息收入下滑對利潤帶來的影響。因此,地方債務中債券佔比也是銀行利潤增長分化的重要影響因素。
從後續的市場表現來看,最近三個交易日,A股42家上市銀行整體跌幅2.35%,港股中資銀行表現則明顯更弱。
對此,招商銀行7月10日發布《關於高盛報告涉及CMB有關問題的澄清》,稱從該行收到的投資者問詢和反饋來看,高盛的判斷對部分投資者產生了一定的誤導,並引發投資者對招行資產質量的擔憂,該行有必要對相關情況進行澄清。該份澄清文件中直指高盛研報關於招行的表述存在計算邏輯錯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數據錯誤等問題。以地方債為例,高盛推測招行對政府平台融資約1萬億元,招行稱,截止到2022年末,表內貸款只有1325.64億,僅佔招行全部貸款的2.32%。平台債券投資規模很小。(深圳商報記者 邱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