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學者計劃周年學術交流會2023」於本月8日在香港城市大學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圓滿舉行,大會由「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主席、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教授及香港學者協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藥學院學院院長左中教授主持;出席嘉賓包括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香江學者計劃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岑美霞、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楊夢蘇、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黃偉國,「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副主席、香港都會大學講座教授譚鳳儀以及香港學者協會多位理事,連同香江學者導師和2021屆及2022屆香江學者,共約150人線下、20人線上出席是次學術交流會。
同日晚上舉行晚餐交流,歡迎新一屆香江學者到港開展研究。作為數屆的香江學者導師,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作為晚宴嘉賓出席晚餐交流會並進行分享。
創科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左一)向2022屆香江學者代表頒發證書。
香港學者學會主席左中致歡迎辭時表示,本年度交流會得到裘槎基金會慷慨贊助和香港城市大學對會場的安排,為香江學者們的成果匯報提供非常好的配套。左中指出,「香江學者計劃」已成為我國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博士後培訓計劃之一,往屆的年青香江學者之中,有許多已成為院校、科技機構或企業研發機構裡卓越的領軍人物,正在國家新時代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預錄致辭,祝願香江學者能一如以往潛心研究,讓青春在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楊夢甦表示,祖國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而香港在祖國發展的進程中從來沒有缺席,特別是香港高校學者與科學家在國家改革開放中,一直勇當弄潮兒。楊夢甦建議各位香江學者在港細味科研,保有初心,且行且珍惜。
大會亦邀請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及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王鑽開為香江學者以「源於自然的創新」為題進行分享。
王鑽開的研究方向為仿生機械系統和微觀傳遞現象,近年屢獲殊榮,包括香港研究資助局高級研究學者、2022年度「全球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國際仿生工程學會會士及中國教育部長江講席教授。他的研究被《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收錄,更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金獎和評審團嘉許金獎。同時他獲得包括2023年裘槎優秀科研者獎、首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首屆青山科技獎、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先進工程材料名人堂等多項榮譽。
作為香江學者導師,王鑽開以自身百折不撓的學術路程,激勵香江學者努力發憤向上。
經過嚴格篩選,會議籌委會於較早時候邀請9名博士後,參與口頭學術報告和答辯並作即場評審,其餘38位博士後的學術牆報亦已即場進行評分。在9位口頭報告的香江學者中會議評審委員選出5位或優秀口頭報告獎,分別為王玉琼(中大)、謝雍(港大)、張亮(科大)、李軼賢(理大)、師少龍(城大)等5位學者的口頭學術報告為優秀學術報告。會議評委又評審出9位香江學者的學術牆報為優秀作品,包括劉鍾陽(城大)、卿志星(浸大)、韓瀟(理大)、金婷(理大)、王彬(城大)、李加強(理大)、孫川(理大)、王博文(理大)及楊楊(理大)。
黃玉山教授為學者簽發證書。
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主席黃玉山代表大會邀請2020屆香江學者徐藝、2022屆香江學者吳中明進行分享。在場學者交流愉快,香江學者對於在港衣食住行、疫下工作、群體生活與合作都有更好的認識。
吳中明講述自身經歷,從普遍的農村孩子一步步的蛻變,全心參與學術而且最終爭取到香江學者名額的勵志過程。而徐藝認為香港這兩年的科創氣氛濃厚,香江學者計劃正正就是培養香港人才的橋頭堡,也是內地與香港人才交流的重要橋樑。
「香江學者計劃」是內地和香港聯合培養高層次科技創新型人才的計劃。由香港學者協會與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員會簽約,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分別為內地及香港執行機構。
計劃的兩地合作、互補雙贏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香港高校、學者、新聞媒體等各方面的關注和好評。自2011年舉辦至今,每年選拔約60名內地優秀博士後到香港隨港方導師參與在港2年的項目研究。12年來,「香江學者計劃」在兩地攜手努力下,已累計資助超過600位博士後到港進行研究,每屆學者與在港導師合作產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超過百篇,對學術研究有重要影響,亦被譽為「最成功的博士後計劃」。
2021屆共47名香江學者過去一年在國際學術刊物、學術會議上發表成果,大會已為此收集出版「香江學者計劃周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頂圖:現場150位嘉賓、學術委員與博士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