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社區,挨門送暖,遇事施援,讓居民感受關愛,是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的重要使命。南區和荃灣區關愛隊起動一個多月,各小隊隊員和義工馬不停蹄,積極裝備自己,為區內居民安排活動和提供服務。其中,南區是全港率先成立關愛隊的地區,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南區石漁關愛隊隊長朱立威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試點工作有成效,「試」到很多事情。他說,一系列關愛探訪服務,與居民建立更深入的關係,大家願意信任、了解關愛隊,有信心可達到計劃書提出的各項服務目標,亦希望政府能加強行政等方面的支援。
2022年施政報告宣布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據民政事務總署的資料顯示,政府成立關愛隊的目的,是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
朱立威表示,南區關愛隊作為首個試點,成立以來透過街站、家訪等形式,為居民提供直接的服務。服務門類眾多,例如檢查服務,如涉及維修工序,便由有技工牌的師傅去跟進;幫長者登記電話實名;協助司機登記「易通行」。關愛隊還會舉辦居民會,大約一季一次,就特定題目收集居民意見,如屋邨管理、環境衛生等。
朱立威說,一系列關愛探訪服務,與居民建立更深入的關係,有信心可達到計劃書提出的各項服務目標。
服務過程中進行磨合
朱立威稱,服務過程「試」到很多事。他舉例說,關愛隊的facebook專頁早期較少運作,因為政府對宣傳品有指引,審批程序較多。不過當一兩個月過去,關愛隊與民政事務專員開會商討後,審批程序更快捷。「家訪始終要有單張,否則效果不好;現時(審批)效率更好,有些即日都可以;以往需要一兩星期甚至更多(去審批),或是要改動很多。現在可能只要更改Logo(標誌)、名字已可以。」朱立威說。
訪問當日,正舉行派飯活動,本身沒有在計劃書內,因此關愛隊能否支持、參與該活動,事前都要與民政事務專員溝通。朱立威解釋上述活動只運用社會資源,不涉公帑,如果是有益的活動,關愛隊可以參與。他認為,關愛隊服務的過程也是一個磨合的過程,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他讚揚民政事務專員在這個過程中願意主動解決問題。
荃灣楊屋道區關愛隊為長者進行上門維修服務。記者 崔俊良 攝
關愛隊不是萬能的
朱立威說,經過兩個多月的服務,得出了一個觀點,就是要承認關愛隊不是萬能,大眾也應了解這一點。關愛隊的強項是既有地區網絡,也有豐富的地區經驗,不少義工是居民,故此居民接受程度高。然而,義工不是僱員,太急的任務也未必做到,而且關愛隊沒受過專業服務訓練,亦未必適合去篩選是否有出現精神問題的個案。不過,他說關愛隊可以更為主動擺街站,當關愛隊成員、義工與街坊談天時,發現對方情緒波動,可以向他們介紹社會福利署的相關熱線;還可應居民的要求,為他們轉介服務,讓政府部門、社工跟進,令他們享用專業服務。
他坦言,現屆區議會不正常,因此希望明年的新議員可以做更好的磨合,也能探討二者會否有工作出現重疊。不過,他認為民政事務專員既是關愛隊總指揮,也將是未來的區議會主席,因此可以「看兩邊」,做更好的統合。
關愛隊亦會幫助住戶進行更換燈泡等維修工作。記者 崔俊良 攝
希望政府加強行政支援
談及關愛隊未來如何深化工作,朱立威希望政府能加強行政支援。他以兩年獲批100萬元去推算,即是一年50萬元,當中15%做行政費,「6000元如何聘請一個人?當中還涉及電費等開支」。他建議政府可以參考社福撥款,當中亦存在行政上的人力支援,而該人員可以在民政事務總署上班,主要做文書工作,提供行政支援。
他又認為關愛隊的「條條框框」不要寫得太死,如現時分區太小,「一個區100萬元兩年;三到五個區合成一隊,有1000萬元一年,可令資源更集中」。
關愛隊員有乜訴求?
荃灣是繼南區後第二個成立關愛隊的地區,於今年5月5日起動。荃灣楊屋道區關愛隊隊長伍俊瑜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為區內長者推出的簡單家居維修計劃深受歡迎,然而關愛隊亟待政府支援。他希望民政事務專員能從中協調,讓關愛隊能在沒有人預訂的情況下,優先使用康文署場地,讓隊員有個聚腳點。
荃灣民政專員帶領荃灣關愛隊,設跨部門援助站協助市民。民政事務總署fb圖片
伍俊瑜說,在關愛隊提供的各類服務中,家居維修計劃深受歡迎,每輪名額有20個,貼海報一天已額滿。不過,這要分很多輪去做,因人手及時間所限。計劃為「獨居」、「雙居」長者提供「五選二」的維修服務,包括涉及清洗鋅盤隔器,清潔及檢查地台、浴室去水位等。受惠住戶都感激關愛隊的協助,認為可以為他們解決切身的問題。
冀有聚腳點 彼此訴心聲
伍俊瑜介紹,荃灣有19隊關愛隊,每隊有12人。每隊的義工與南區規模相若,有100位義工的關愛隊很常見。他說,該區關愛隊成員多元化,有校長、律師、教授、社工、前公務員等,各人都能提供不同意見,並且各司其職。
關愛隊提供的不只是「小修小補」,而是為居民送上關心、開心。不過,伍俊瑜認為政府對於關愛隊的支援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如所屬的關愛隊沒有專項辦事處,只有一部電話去接居民求助。他表示,公屋地區可能相對比較容易找到地方;但在私樓、劏房較多的地區,關愛隊較難「落腳」,只好依靠流動的「雲端式操作」。
張婆婆(左)與朱立威言談甚歡。
伍俊瑜堅持關愛隊要透過各種方式與個案面對面接觸,「因為人與人真正接觸,彼此才能了解更多,才可解決他們的問題」。如沒有聚腳地讓關愛隊、居民互訴心聲,效果會打折扣。至於舉辦活動需要場地,而尋覓場地主要依靠民政事務總署、康文署場地。他建議,如劏房區附近的公園場地沒有人預訂,康文署可考慮在較短時間內讓關愛隊優先使用場地,民政事務專員亦可從中協調,以理順情況。
老友記為何 笑逐顏開?
記者採訪當天,南區石漁關愛隊探訪約10戶長者,他們大多是80歲左右的獨居長者。他們見到關愛隊員登門,均笑逐顏開。長者們提出各種訴求,隊員們細心聆聽,有的問題則即時解決。
黎婆婆在關愛隊探訪時,面露燦爛笑容,對於有隊員與自己談天感到十分開心。黃婆婆在關愛隊探望時,請求隊員協助她將破爛的沙發丟去,因為「不體面」,關愛隊表示了解,並需要聯絡子女,再作下一步行動。
盧伯伯(中)向關愛隊員反映冷氣滴水問題。
盧伯伯對於關愛隊的探訪及送飯反應正面,認為溝通很重要,當中一定有得着。他也反映冷氣滴水問題,關愛隊員承諾會與房屋署交涉以作跟進。張婆婆同樣對關愛隊的探訪表現十分雀躍,更說因而覺得「住得舒服」,深切感受到關愛隊「幫到自己」。
南區民政事務專員鄭港涌在訪問中表示,關愛隊不僅可為區內居民解決疑難,也可傳遞社區關愛的信息,加強社區凝聚力。
荃灣民政事務專員區家盛則指出,關愛隊在社區中可以擔當促進者角色,既可增強小區的群眾聯繫,也可促進居民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記者 林駿強)
關愛隊知多啲
全港18區劃分成若干小區,於每小區各設一隊「關愛隊」小隊。
每個小隊約8至12人。
每小隊於兩年資助期的總資助額約為80萬至120萬元。
「關愛隊」須定期提交工作及財務報告,並安排獨立會計師審計帳目。
列服務次數、探訪等服務要求,地區民政處定期監察,評估服務成效。
資料來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
頂圖:南區石漁關愛隊向長者派飯送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