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培育出對瘧原蟲具有免疫力的新型轉基因蚊子,放飛後可望使野生蚊子種群逐漸獲得對抗瘧原蟲的能力,進而有助於降低人群中的瘧疾發病率。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由蚊子叮咬傳播。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團隊說,他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給蚊子植入包含兩個抗體片段的基因,這些抗體片段可針對性殺死蚊子體內兩個不同發育階段的瘧原蟲。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研究人員針對兩種傳播瘧疾的按蚊進行了基因改造。小規模籠養實驗顯示,抗體基因在傳遞給後代時具有優勢,能迅速擴散開來,使蚊子群體攜带的瘧原蟲數量顯著減少。根據模型推算,在理想條件下分批釋放轉基因蚊子,可在三個月內使當地人群的瘧疾發病率降低90%以上。
實驗還發現,其中一種蚊子的轉基因品種在生存和繁殖方面的競爭力與野生品種相當甚至更高,但另一種蚊子的部分轉基因雄性競爭力較弱,需要根據這一特點調整飼養和放飛策略。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新技術的宗旨不在於消滅蚊子,不會造成環境影響。此前科學界用轉基因蚊子對抗瘧疾的思路是「以蚊滅蚊」,在野生蚊子種群中傳播不育基因,減少蚊子數量,這有可能使生態位出現空缺,給入侵物種带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