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新安縣建縣450周年「我身邊的新安文化記憶」主題徵集活動正在持續進行中。本期記者邀請到了寶安文學愛好者、新橋街道清平古墟原住民石泰康,讓我們跟着石泰康,一起走進百年古墟的風風雨雨及他和古墟的時光記憶吧!
清平古墟素有深圳寶安「小江南」的美譽。走進清平古墟,青磚素瓦建築映入眼帘。綠樹掩映,小橋流水人家,一幅古樸清幽的水鄉畫卷徐徐鋪開。「你看這邊,這個橋叫做永興橋,修建於公元1785年,到現在差不多230年歷史,橋是本地的曾氏家族修建起來的,通過這個橋可以去很多地方,橋頭還有兩個小的石獅子,每次馬車來的時候就拴在那裏。」石泰康向我們分享了他小時候永興橋的景象,接着介紹了橋下的這條河,「這一條曾經可以通到茅洲河的新橋河,小時候我們就在這條河裏游泳,洗澡,抓魚。邊上還有一個碼頭,叫清平碼頭。這條河初一、十五水會變得很低,過了這個時間這個水又會回來,這是一條有生命的河。」石泰康介紹,清平古墟當年各類商舖就有一百多家,這裏有碼頭有永興橋,商旅絡繹不絕,車水馬龍,各種喧鬧的聲音此起彼伏,晚上也總是燈火通明。他形容當年的繁華場景猶如「清明上河圖」般的景象。
據悉,北方有趕集,南方有趁墟。墟,意指我國古代南方的市集,是千百年農耕文化的縮影,流傳至今,不少南方鄉鎮還保留有「趁墟」習俗。據清康熙年間編篡的《新安縣誌》記載,古時的新橋村,地處河海交匯交通要衝,南邊是新橋河,北邊是茅洲河,可謂地道的水鄉。清平古墟正是新橋村曾氏家族創建的新橋墟,從清朝中期開始成為一個興盛的墟市,原墟內有一條街市名為清平街,沿用下來,故稱其為清平古墟,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石泰康帶着我們走進古巷,介紹了自己出生長大的房子。房子所在的地方曾經是很繁華的一條街道,叫直街。兩側還有現在保存很好的六家店舖,古色古香。古街盡頭看到一個高大的建築,也是清平古墟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物——廣安當鋪。「廣安當鋪是我見過最大的當鋪,整個嶺南甚至東南亞都沒有這麼大規模的當鋪。」石泰康介紹說,廣安當鋪是清朝末年,民國初期建好的。修建這樣一個建築起碼要8至10年。能夠建立這樣一個廣安當鋪,說明當時這裏的經濟是非常繁榮。走近看,牆面上留下的許多彈孔,和一些符號都還在,雖然已經不再是當鋪,但能感受到廣安當鋪見證着時代的風風雨雨。
「聽我爺爺說我們這當鋪有個特點:前邊是店,後邊是加工,二樓是住人的。新橋河邊就有一個碼頭,很方便商旅過來交易,基本上是一條龍服務的。這裏當時有一百多家店舖,十幾個行業,光藥材鋪就有四家。以當時的繁華來看,說這是深圳四大古墟絕對是名副其實。」石泰康很自豪的介紹着這裏的故事。「一直到改成糧倉之後,都還有很多集體和國營企業都留在這裏,以前這裏有糧食加工廠,小小的加工米的店舖,後來到又變成了機械化加工糧食的地方。加工好就直接拉到碼頭出去有些還出口到海外。」
過去,清平古墟是清代深圳地區重要的商貿交易區、貨運碼頭,承載着深圳悠久的人文歷史。如今清平古墟又煥發了生機,清平古墟已被打造成深圳西部的影視產業集聚高地,多家影視公司在此落址入駐,清平古墟以一張集歷史文化、休閒娛樂、藝術創意、旅遊商業於一體的新名片將再現三百年前的錦繡盛景。參觀完清平古墟,談到今年是新安縣建縣450周年的歷史,石泰康感悟頗深,他從早些年開始一直在研究、整理、記錄寶安有關的歷史文化,包括古村落、姓氏、深港歷史文化等。「早些年我的很多親戚、同學、朋友都去了香港,開展紀念深港歷史文化系列活動非常有意義。新安縣從1573到今天,已經有四百五十年的歷史。我希望通過這些有關新安文化故事能夠喚醒深港文脈相通,親緣相襲的歷史記憶,喚起深港兩地同胞的愛國情懷,特別是深圳、香港的年輕一代。」石泰康說。(記者王娜 視頻 實習生 許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