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教育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圍繞5大方面提出19項工作措施。
《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廣東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基本建立,城鄉教育差距縮小,均等化水平提高,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初步形成。13個省級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各建成至少5個目標明確、權責清晰、有效運行的城鄉教育共同體並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實現零的突破。
到2027年,廣東城鄉教育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鄉村教育獨具特色,鄉村學校「美而優」,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一批城鄉教育共同體,力爭3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標準,4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標準,有效提升普通高中整體辦學水平,培育一批特色優質普通高中,創建一批融合教育示範區、示範校,縣域教育質量明顯提高,教育服務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
在優化縣鎮村教育資源配置、推動縣域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方面,《行動方案》顯示,廣東將優化城鄉學校布局結構,全面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升縣域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水平,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推進多種集團化辦學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力爭全面消除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額,鼓勵支持鄉鎮小學加強午餐供應、強化校車運行保障,並實施普通高中分類改革,強化地市對普通高中特色發展的統籌,培育創建一批特色縣中。
在強化鄉鎮學校聯城帶村功能、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着力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和公辦寄宿制學校,健全鄉鎮學校管理模式,創建城鄉教育共同體。具體而言,廣東將實施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和公辦寄宿制學校「三所學校」質量提升工程,集中力量向其增加資源投入以補齊短板,並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首批13個省級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試點創建至少65個城鄉教育共同體。
在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全面振興鄉村教育方面,根據《行動方案》,廣東將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深化城鄉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完善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推進數碼化賦能鄉村教育。《行動方案》明確,廣東將深入實施「公費定向培養」「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銀齡講學計劃」等系列政策,為鄉村學校精準補充優質教師資源;實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教師全員輪訓計劃,深入實施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
其中,深化和鞏固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成果。對民族地區、寄宿制、承擔較多教學點管理任務等的鄉村學校,按一定比例核增編制。同時,完善交流輪崗激勵機制,實施選優配強鄉村校(園)長工程,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於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輪崗不低於交流總數的20%。並且,全面落實縣域內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兩個不低於或高於」政策要求,加強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將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範圍,支持鄉村中小學按規定設置「定向評價、定向使用」教師中高級崗位,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途徑。
在着力構建縣域良好教育生態、提升教育育人成效方面,《行動方案》強調,全面規範辦學行為,健全特殊群體教育關愛機制,發揮鄉村學校教育浸潤作用。廣東將嚴格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十不得一嚴禁」要求,重視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教育服務體系,確保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以及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同時,健全控輟保學常態化監測機制,「一人一案」及時跟進勸返復學;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加強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向融合。
在持續提升教育服務能力、高質量賦能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行動方案》指出,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發展能力,夯實鄉村人才振興基礎支撐,支持高校開展科技服務。廣東將引導推動職業學校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建設一批緊貼產業發展方向的高水平專業。推動各地依托產業園區,統籌職業教育資源對接區域重點產業、園區重點企業,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集聚,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產教聯合體。
廣東還將建設鄉村振興相關高水平專業群或示範專業,鼓勵和支持職業院校開設農林牧漁專業,設立農村電子商務、現代農業技術等專業點,按「適農」要求升級改造傳統專業;強化基層訂單定向醫學生專項培養行動,培養一批高素質基層醫生。並且,支持高校以提升縣域特色產業特別是現代農業競爭力為重點,組織創新團隊主動對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需求,促進學科、人才、科技與產業緊密銜接互動,解決一批產業「卡點」和企業發展技術問題。(深圳特區報駐穗記者 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