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熱議中國經濟發展:做大內需 發展數字經濟

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熱議中國經濟發展:做大內需 發展數字經濟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3-07-23 17:01:4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現在最大的優勢是背靠祖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境外人民幣中心,香港後面有內地強大的市場和購買力,未來香港的人民幣清算量會越來越大。」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劉遵義在7月22日於深圳舉行的2023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提出,看待香港,要從過往中外經濟互動中介這個傳統優勢轉移到背靠祖國這個新優勢上來。

image.png

 出席論壇的眾多首席專家們一致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和投資機會,認為這裏既有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科研中心香港,又有創新製造業中心深圳和廣東,在全球產業鏈中效率高、基礎設施暢通,將會引領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全球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和金融穩定兩大風險

 論壇上也有多位專家指出,雖然香港的優勢有所改變,但在國內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制度優勢正在吸引全球頂尖的人才,未來仍將為國內經濟持續做出積極貢獻。

 國際清算銀行( BIS)亞太地區首席代表張濤指出,現在全球經濟主要面臨通貨膨脹和金融穩定兩大風險。把通脹控制住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耐心和定力。而金融穩定方面,一旦出現問題,銀行業首當其衝。他提示到,要注意非系統性重要銀行也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另外,全球供應鏈已經從注重效率轉向注重風險。

 論壇上,多位首席結合全球不同經濟體的發展對中國經濟如何避免進入長期衰退進行了深入分享和討論。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招商銀行(歐洲)董事長丁安華認為日本的衰退更多受制於其國內的自身原因。過去幾十年,日本的經濟是在懲罰創新,而非鼓勵創新。他指出,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建立創新型經濟國家,這需要建立一個活躍的資本市場,將創業投資家與創業企業家聯繫起來。

 1.jpg

 花旗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經濟分析主管劉利剛分析美國是通過高科技引領、內部產業結構更新來實現「滾動的衰退」,從而降低衰退的概率、減少衰退的時間。他呼籲國內政策在提振民營經濟信心上給予更多發力,呼籲政府鼓勵大型民營獨角獸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形成新的造富過程,從而有效激活國內資本市場。

 中國需強化內功 國內消費市場空間大

 相較於日本衰退時間長達二十多年,美國走出衰退時間則很短。論壇的首席專家們提出一方面是美國的高科技引領了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的內需非常強大,消費所在的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的80%。所以美國可以從全球經濟中受益,但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卻比較小。

 對比中國來看,現在國內的內需佔比較低,國內居民的消費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需要進一步擴大內生動力,恢復擴大消費市場。從前期消費券的使用情況來看,消費券帶來的乘數效應非常高,未來可以繼續加大消費券的投放力度。同時,現在進口商品的國產替代市場空間也很大。

1.jpg

 首席們也提出,國內的房地產正在經歷史上最大調整。但對於房地產這個龐大的市場,仍需要在政策上給予綜合施策。野村證券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國內的城市集中度未來仍會進一步提升,房地產不能簡單刺激,應該將人口流入與土地掛鈎。現階段要想法設法做好保交房的工作,用好用足央行2000億人民幣的專項再貸款。加快摸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還本付息情況,及時紓困並加強約束。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明深入研究了2022年以來人民幣的三波貶值,他認為相較前兩波外因佔主導地位不同,今年5、6月份的人民幣貶值更多是內因主導。下半年,主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仍然是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和預期的變化,而這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內宏觀政策走向。

2.jpg

 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確定性的新引擎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數字經濟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最確定性的引擎。其團隊測算的數據顯示,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在2027年將達到61.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的數字經濟佔比將從2021年的16.3%增長至2027年的25.6%。2027年,中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有望達到60%左右,規模為15.7萬億美元。他認為,數字經濟的崛起為傳統產業注入了新的動能,從而促成國內形成了服務業、工業和數字經濟共振。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人工智能和算力發展是未來數字經濟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從過往的發展情況來看,安全和發展都非常重要。

1.jpg

本報記者現場提問

 此前,市場對國內人口出生率下降從而引發勞動年齡人口下降頗為擔憂。瑞銀董事總經理、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勞動年齡下降並不等於有效勞動力下降。國內尚有20%的農村就業人口可以向城市轉移,而且現在國內實際退休年齡為54歲,若2030推遲至57歲,就可以增加勞動人口4000萬。所以人口問題並不會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記者 鄧建樂 何瑋)

責任編輯:羅維維 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熱議中國經濟發展:做大內需 發展數字經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