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長表現一直受到全球關注。隨着中國經濟增長的波動,西方國家相繼出現了「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然而,中國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從來沒有如西方媒體和政客之所願,而是在波動之中穩步前行,真正做到了行穩致遠。疫情三年,中國經濟雖然也遭受到了嚴重衝擊,但中國卻是全球最先擺脫疫情影響的國家。目前,中國經濟再次面臨新環境、新形勢,國際輿論再次對中國經濟前景作出各種猜測。
今年5月份,中國出口增幅同比由正轉負,外需下行壓力顯現,進入6月份,外貿下滑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在外部市場需求出現萎縮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勢必受到一定拖累。然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3年中國經濟「半年報」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並沒有因為出口下滑而放慢腳步;相反,今年第二季度出現了6.3%的經濟增長,大大快於第一季度4.5%的增長率,整個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5%。這一增長資料不僅令歐美各國望塵莫及,且可以傲視全球任何一個國家。
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那麼,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在出口下滑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呢?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內生動力,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國內消費需求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生產製造領域的產業升級拉動著一波又一波投資熱潮,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不斷創造出新的內需市場,從而為生產和消費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因此,儘管中國的出口從5月份開始呈現下滑的態勢,但中國的內需市場生機盎然,產業升級帶動了大量資本源源不斷湧入新的投資領域,使得投資這架拉動經濟增長的馬車依然保持着強大的動力,從而完全抵消了出口下滑對整體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影響。如今,出口及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經降低為次要因素,而且其作用和影響力仍然在持續下降。
分析今年上半年的有關資料,國內消費同比增長8.2%、投資增長3.8%。其中,消費資料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7.2%,比去年全年高出44個百分點。可見,強勁的國內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發揮了關鍵性的主力軍作用。與此同時,從生產領域來看,上半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5%,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快2.7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2.5%;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5.4%;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5%、54.5%、53.1%,以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增長61.6%。各項指標表明,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及所表現出來的產業轉型升級,正成為拉動經濟新的增長點。
今年上半年在出口面臨下滑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仍然表現得如此良好,這標誌着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已經發揮著主導作用,同時也充分反映2020年以來國家所實施的國際國內兩個大循環的雙迴圈戰略已經取得巨大成功。
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