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記者 夏賓)美國國債遭遇「冰火兩重天」。一邊是美國財政部還在瘋狂發債,另一邊是美債被日本、中國、英國這三大債主拋售。這與當前各國的「去美元化」浪潮有關,也直指美元面臨的重大危機。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美國財政部上半年發行各期限國債超9萬億美元,同比大增23%。但美財政部近期發布的最新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日本、中國和英國這三大海外持有方正在拋售美債。
今年5月,日本、中國和英國持有美債規模分別為1.0968萬億美元、8467億美元和6666億美元,分別較今年4月持有規模減少304億美元、222億美元和141億美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中國的美債持倉量下降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主動淨減持行為,二是負估值效應導致的被動降低。此外,在穩步推進金融對外開放的背景下,過去幾年美國之於中國對外證券投資的重要性有所降低,降低對美投資重要性或也有對美國金融制裁風險的考量。而人民幣國際化也在推動中國降低對美元資產的依賴度,中國對外證券投資預計將更加多元化。
事實上,全球正在掀起一股「去美元化」浪潮。據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報告,和過去兩年相比,未來兩年,計劃增加歐元持有量的央行比例將有所增加。從長期來看,多國央行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將大幅提升。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的調查涵蓋了全球75家央行儲備管理機構,總管理資產規模近5萬億美元。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表示,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有85國以各種方式加入了「去美元化」的進程。種種跡象表明,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有意削弱美元在本國對外經貿往來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些與本國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即便是英法德這樣的美國盟友,也選擇繞開美元體系。全球性的「去美元化」進程正在興起。
在他看來,美國主導的逆全球化行為抑制了美元的國際使用,而美政府打壓其他貿易夥伴國、制裁戰略競爭對手等逆全球化舉措將導致部分國家實施反制,而更多國家對美國和美元的信用產生懷疑和反感,擔心自身利益在美元體系中受損,從而加入「去美元化」進程。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則認為,四大因素推高了今年以來的「去美元化」情緒。一是近期各國減持美元資產、增持黃金,「去美元化」從討論加速轉化為行動,二是非美元貨幣結算高歌猛進,對美元地位有所撼動,三是美國中小銀行危機爆發,削弱美聯儲緊縮的定力及美元保值能力,四是美國債務上限鬧劇威脅美債信譽。
不管是債務風險問題,還是金融制裁手段,美國政府親手醞釀的美元危機已經浮現。
美國財長耶倫此前表示,美國立法者並沒有做出任何對美元有利的事情,而美國債務上限危機破壞了全球對美國履行債務能力的信心,令美元的聲譽受到衝擊。
摩根大通分析團隊認為,美國政治分裂使美元面臨風險。美國的政治失調是威脅美元長期主導地位的首要因素,這可能會阻礙美國管理國家債務的努力。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徐飛彪認為,隨着美國在全球地位的相對衰落,美元繼續維持「獨霸」地位,不僅對全球經濟穩定帶來衝擊,對美國經濟也弊大於利。當然,由於美元體系的「慣性」,且目前世界尚無足以替代美元的第二貨幣,美元地位還將繼續維持較長時間,但美元式微已是大勢所趨。
連平直言,未來一個時期內,當世界經濟政治形勢劇烈變化,美元主導地位減弱的態勢可能會階段性加速。總體來看,美元主導地位的變化不會一蹴而就,「去美元化」會是一個長期的演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