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生死時速 中美氣候談判在博弈中尋求擴大合作

【張眼看天下】生死時速 中美氣候談判在博弈中尋求擴大合作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07-27 21:33:0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近日,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裡訪問中國,成為近期繼布林肯和耶倫之後第三位訪華的美國高級官員。在全球平均氣溫刷新紀錄,世界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山火爆發和洪澇災害,經濟活動,乃至公共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之際,中美重啟氣候談判,不僅對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且也為改善中美關係帶來了新動能。

 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將在阿聯酋首都迪拜召開。中美這次氣候會談雖未發表聯合文件,這意味着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尚未取得實質性成果,但雙方同意下一階段定期舉行氣候變化會晤,清除障礙,密切合作,為COP28重要談判做準備,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挑戰。

 中美兩國都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美國歷史累計二氧化碳排放最大,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25%。中國的排放量也有上升趨勢,近年來的年排放量約為美國的兩倍多,歐盟的四倍,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美國的歷史排放量,被西方媒體稱為是決定世界能否避免氣候變化最壞後果的最重要因素。

 應對氣候變化是中美之間可以進行建設性對話的為數不多的議題之一,美國氣候特使克裡更將中美氣候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可能會改寫兩國之間經常陷入困境的關係的高度。中美有願望擴大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固然值得期待,也確實給改善中美關係的「大氣候」創造了契機,但必須看到,氣候問題同時也是中美競爭的核心內容之一。

 由於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儘管中美應對氣候變化總體目標一致,但在具體實施細節上仍存在張力,如何妥善處置事關雙邊合作成效。例如,根據拜登政府推出的應對對抗全球變暖的標誌性措施《通脹削減法案》,美國將大規模擴大低碳電力、氫和電動汽車的生產,努力在國內打造一個可再生能源產業,其實質就是打壓中國企業的利益。可以說,如果不是出於對中國趕超美國的擔憂,這項立法很難在國會獲得通過。

 再如,美國已向歐盟提議聯手在全球範圍內對鋼鋁等碳密集型產品徵收關稅。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學者貝努瓦(Philippe Benoit)說,聚焦排放徵稅可能是一種有效的長效激勵措施,促使中國製造商為降低鋼鋁和其他出口產品的排放投資清潔技術和研究,即使在短期內中國的排放可能會受到電力需求等其他因素的驅動。

 不過,一些人擔心,美國提出的所謂徵收碳關稅與其說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不如說是華盛頓遏制中國貿易的另一種工具,旨在穿上氣候正義的馬甲築起「綠色貿易壁壘」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尤其是在美國沒有全國性碳市場,缺乏明確碳定價機制,很難一視同仁地向美國生產商徵收額外碳成本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其實,歐洲許多人也擔心,美國的方案針對中國的痕跡過於明顯。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副主席、荷蘭議員巴斯·埃克豪特(Bas Eickhout)直指,「我們需要對污染活動徵收更多的稅,但應該以一種非歧視的方式進行。」他們認為,歐洲自己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逐步實施的碳關稅方案容易成功,更符合WTO規則。

 美國對中國的要求並不僅僅是針對中國自身的排放,一些議員還在要求白宮施壓中國分擔面向貧困國家的“損失與損害”補償資金。在不久前結束的G7廣島峰會上,與會領導人就敦促「有能力但尚未成為當前國際氣候融資提供者」的國家加緊行動,採取更多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投資與氣候相關的項目。「項莊舞劍」,明顯指的是中國和中東產油國等有錢國家。

 迄今為止,拜登政府意識到了中美氣候合作的重要性,幾乎無人主張放棄與中國的氣候談判。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教授、曾在克林頓政府和奧巴馬政府擔任資深官員的大衛·桑德洛(David Sandalow)認為,「沒有中國參與,就沒有解決氣候變化的方案。」 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兩個排放國應就氣候變化這個生存威脅進行對話。

 中美氣候談判會既有合作,又有博弈。美方會繼續要求中國加速實現燃煤轉型、減少森林砍伐、降低甲烷排放、參與「碳排放過量補償機制」、明確給出溫室氣體年度排放額度,並制定相應時間表,以及明確煤企每年停轉產數量,等等,這些問題涉及中國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環境保護以及國際合作等各個領域,牽一髮而動全身。

 另一方面,除《通脹削減法案》、美國借碳關稅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等關切之外,中方也十分關注發達國家如何正視歷史責任,率先大幅減排,提前實現淨零排放,為發展中國家騰挪綠色發展空間,並進一步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援的承諾,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取得實質性進展。

 毋庸置疑,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從不含糊,即便在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情況下,仍堅定不移地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減排計劃。2020年9月,中國領導人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一個大國的責任擔當。

 中國不僅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數據顯示,2022年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再創新高,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較2021年提高2.5個百分點,歷史性超過了煤電裝機,進入了大規模高品質躍升發展新階段。國家能源局預計,到2025年,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在202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在全社會新增的用電量中,可再生能源電量將超過80%。

 顯而易見,新能源的快速增長將有助於加速煤電從主力電源向支撐性和調節性電源轉變,中國落實「雙碳」戰略,努力實現「3060」目標絕非紙上談兵,開「空頭支票」。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積極應對刻不容緩。中美在這方面已有卓有成效的合作,只要能夠相互尊重,換位思考,照顧彼此關切,保持對話勢頭,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妥善處理減排與發展的關係,努力改善雙邊關係的大氣候,在博弈中尋求擴大合作,就一定能夠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

責任編輯:程向明 【張眼看天下】生死時速 中美氣候談判在博弈中尋求擴大合作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