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香港與內地正式通關後,每逢假日或周末有不少港人北上吃喝玩樂。根據香港入境處最新數字顯示,7月份前往內地的港人人數達到468萬人次,平均每日便有超過16萬人北上,遠超同月內地人到香港的275萬人次。按人數和港府統計處以往有關港人內地消費的金額計算,每個人平均為約860港元,港人在內地的消費額可達至40億港元。
福田口岸。圖: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攝
7月港人北上遠超內地客南下
7月1日至7月29日有468萬人次北上,按月增加21萬人次,升幅達4.76%,如以東鐵線九卡列車載客量2845人計算,即相當於每日坐滿56列九卡車。
按港府統計處資料,於2015年11月公布的專題文章《2014年到中國內地作私人旅行的本港居民的社會及經濟特徵和消費開支》,統計處指出,在2014年港人到內地私人旅行,不計跨界交通服務費用,每人次平均消費開支約為860港元,而到廣東省(包括深圳)的每次平均消費開支則約為680港元。
由此推算,未計及通脹,單以本月468萬人次北上數字,港人北上人均消費860港元計,消費總額高達40億;如以港人在廣東省人均消費680港元,也高達約32億的消費總額。
至於內地訪港旅客,7月份經各管制站南下來港人次有逾275萬,較6月份的215萬人次增加60萬人次,升幅達28%。由此可見,6月及7月份,港人北上數字遠超內地客南下數字,「淨出境」約192萬至231萬人次,相距甚遠。
圖:香港入境處官網
港旅業稱「北上熱」已擋不住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表示,港人北上人次在疫情前已較遊客訪港人次多,通關後內地遊客旅遊模式有所改變更值得關注,內地消費價錢不高,整體體驗、服務水平、或餐廳質素也可能高於香港,港人作為消費者,也自然地會趁假期北上遊玩,「都系一個擋不住的情況」。
崔定邦指出,疫情前香港出入境高峰時,訪港旅客人次達650萬,香港人北上人次一年可達9000萬人次,表明港人外游一直比遊客訪港多。他認為,通關後內地訪港遊客數量則仍需時間恢復,他們的旅遊模式已有所改變是值得關注的。
他建議,本地旅遊業要盡快推出深度遊,港府也可多舉辦以維港作背景的活動以吸引旅客及本地人。如西貢地質公園、年底會開放的沙頭角墟這些景點,制定全新旅遊路線。他相信,這些新路線需時間偏長,也會令遊客在港停留時間變長,甚至要住多一晚,從而會令消費提高。
港人喜歡買的「深圳手信」。圖:點新聞
內地消費性價比和體驗感較好
現時港人北上氣氛熱烈,北上消費單價錢已經「超吸引」。有經濟學家認為,北上消費環境好、價錢相宜,現時較難令港人留港消費,而北上消費也會繼續發展下去,或要待香港經歷漫長的「調整期」,令消費者感到與北上支出相當水平時,才會有機會扭轉。並且由於人民幣匯率回落,內地客來港消費也不及以往「豪氣」,且很多產品在內地已能買到,香港吸引力減弱,預料今年底的零售額也難恢復以往水平。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港人北上消費的勢頭會繼續發展下去,續以周末出外食飯為例,不少香港餐廳有限時,店內空間較擁擠,相對內地,店內環境好、價錢遠較香港便宜,他身邊也有些消費力高的朋友覺得在香港消費「唔抵」(不值)而選擇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