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大眾日報「評論員點評」:蓬萊,一「灣」合抱的力量

大眾日報「評論員點評」:蓬萊,一「灣」合抱的力量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3-08-28 09:16:32 來源:香港商報網

    編者按:為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鼓舞士氣,大眾日報評論員深入基層一線,聚焦地方創新實踐,力求把共性問題找出來,把管用辦法推出去,把背後邏輯摸清楚,用好評論之「眼」,點評發展之「謀」,展現山東高質量發展強勁的韌性和活力,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匯聚智慧和力量。為此,大眾日報客戶端推出「評論員點評」專欄。

微信圖片_20230828085114.jpg

    到煙台旅遊,多半會去登次蓬萊閣。這就像到了北京看故宮,到了西安看兵馬俑,道理是一樣的。但據蓬萊當地的同志講,這個「暑期檔」,關於蓬萊的搜索,「蓬萊灣」卻成了熱詞。

    這一切,都與蓬萊今年提出要打造「蓬萊灣」有關。攤開規劃圖紙,灣不大,就是一條沿5公里長海岸線、覆蓋4.2平方公里的濱海旅遊帶。但沿灣一路走,蓬萊文旅資源的富集度,可見一斑。僅憑一個蓬萊閣,當年蓬萊在山東乃至全國旅遊市場,那都是響噹噹、獨一份的存在。後來民營的八仙過海、三仙山、歐樂堡等旅遊項目,也是做一個火一個。

    打造「蓬萊灣」,有無必要?與當地同志交流,言談中不無感慨——蓬萊文旅資源豐富不假,但自從進入全域旅遊時代,灣區資源分散、景點冷熱不均、遊覽時間過短等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放眼全國文旅市場,已經沒那麼領先了。

    事實明擺着。單靠一個國有的「閣」,文旅業態不夠豐富,很難滿足日益細分的市場需求;單靠民企,靠「遊樂」,沒有核心產品支撐,同樣缺少持久吸引力。單打獨鬥,一眾景點,就像一顆顆散落灣區的珍珠,成個不成串,叫好不叫座。說白了,留不住人。

    道理也是明擺着。既然誰都不能包打天下,抱團闖關就勢在必行。串珠成鏈,線頭在哪?找線頭,還得從根上找。在蓬萊的盤子裏,國有的蓬萊閣,民營的八仙過海旅遊集團,都是局部,單靠誰都不行,離了誰更不行。怎麼辦?通過政府引導,灣區的國有景區和民營景區首次合作,蓬萊閣與八仙過海旅遊集團攜手聯動,一體規劃一體開發,一體宣傳一體營銷,設計推出「兩天一夜」「三天兩夜」線路產品,實現了「一張聯票玩轉蓬萊灣」。

    思路開了,機制順了,產品線就豐富起來了,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正如一位遊客所言,「本來以為來這兒就看個蓬萊閣,但是來了之後發現好看的東西太多了」。景區聯動,門票組合,給遊客讓渡了利益,也給蓬萊留下了人氣。1-7月,蓬萊共接待遊客785萬人次,同比增長110% ,單日遊客最高近12萬人次。

    當然也有人說,聯票早不是什麼新玩法了。說實話,對一個地方發展來講,新不新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管不管用,是不是把握住了基本的發展邏輯。正是抓住了「所有制」這個線頭,蓬萊灣串起了國企民企的合作突圍之路,也才真正意義上串起了當地最核心的文旅資源。由此,一「灣」合抱,就超越了過去單一的地理概念,而有了經濟層面的內涵。

    蓬萊造「灣」,有如一個時代發展的隱喻——握指成拳,聚「灣」成勢,景區一個不能少,國企民企同樣一個也不能少。從「蓬萊閣」到「蓬萊灣」,做大的又豈止是文旅市場的「蛋糕」呢?(記者 孫珂 大眾日報評論員 邵方超)

責任編輯:嚴燕紅 大眾日報「評論員點評」:蓬萊,一「灣」合抱的力量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