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舞劇《詠春》:走出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出海」話語體系的紮實一步

舞劇《詠春》:走出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出海」話語體系的紮實一步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1-14 23:51: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1月14日,「深圳出品」舞劇《詠春》結束了在「家門口」深圳大劇院的最後一場演出,並再一次刷新演出場次,將這個數字定格為142場。從2022年12月首演以來,《詠春》逐夢追光,步履不停。2024年開年,該劇奔赴香江開啟香港首演,1月4日至7日在香港演藝學院連演5場,2024年全球巡演首發式也同步啟動。1月12日至14日,《詠春》重回「誕生地」深圳連演5場,以親民的票價回饋深圳市民。演出現場人山人海,新春詠春,前來觀劇的市民稱,有種「提前過年」的感覺。如今,《詠春》已然成為深圳城市形象、對外交往的一張閃亮名片。這張名片的背後,是城市文明積厚成勢,是高質量建設文化強市的鏗鏘步伐,是新時代精神的高度呈現。

111.jpeg

 舞劇《詠春》香港首演活動。深圳特區報記者 耿超逸 通訊員 王徐峰 攝

 持續「破圈」 折射深圳文化創新「敢試敢闖」的決心與實力

 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自2022年底首演以來,舞劇《詠春》一步一個腳印,步步紮實而精彩。2024新年伊始,《詠春》喜迎「開門紅」——1月4日至7日,香港首演,華彩璀璨;1月12至14日,返深「回家」演出,低票價回饋深圳市民,門票在演出前一周全部售罄。《詠春》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它像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仍在一天天生長,一天天進步,「成績單」也在不斷地刷新與累積。

 1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紐約巴德音樂學院院長譚盾亦前來觀劇。「看完舞劇《詠春》,我覺得深圳又騰飛了」,譚盾認為,深圳讓全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看到了一種創造力和舞台呈現的精湛度。這部舞劇體現了當代的一種思緒,以及對傳統的回顧,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在香港,當地市民盛讚《詠春》與香港人的「拼搏奮鬥」異曲同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認為,詠春拳剛健內斂,並沒有花巧的招式,卻敢於以小搏大、以弱勝強,這也是香港「獅子山精神」的生動寫照。新加坡觀眾與《詠春》共情、共鳴,「深圳故事」「嶺南故事」「中國故事」在中西文化薈萃的新加坡收穫鮮花與掌聲,《詠春》為媒,架起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橋樑。中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朱憬介紹《詠春》:「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他表示,《詠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

222.jpg

 舞劇《詠春》劇照。深圳特區報記者 耿超逸 通訊員 張曦丹 攝

 何以《詠春》?「爆款」的背後,有一條明確的深圳文藝精品生產「線路圖」。2022年,廣東省紮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會上,提出了實施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打造更多彰顯中國精神、時代氣象、嶺南特色的扛鼎之作。深圳歷屆市委市政度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堅持把文化繁榮發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讓高度的文化自覺成為深圳文藝精品創作生產高效運轉的風向標。深圳歌劇舞劇院負責人鄭文霞說,一部舞劇的誕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創作初期,《詠春》就得到了深圳市委宣傳部和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高度重視,並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專項扶持資金與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的共同資助。

 深圳出品《詠春》並非偶然,這是深圳多年來耕耘文藝沃土,涵養文藝生態,培育青年文藝人才的成果體現。國家藝術基金理事、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演藝工作委員會會長宋官林說,《詠春》充分彰顯了深圳推動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的奮進精神和實力。人才隊伍建設是文藝創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舞劇《詠春》引進國內知名主創團體,由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擔任編劇,年輕有為的「雙子星」韓真、周莉亞擔任總編導,歷時20次採風研討,長達一年的武術訓練,近半年的封閉式排練,並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牽頭成立《詠春》工作班,全面細化各項工作和任務,為舞劇的成功提供了全面的保障。《詠春》演出方——深圳歌劇舞劇院先後引進了張婭姝、常宏基、門大成、呂程亮等眾多優秀編創表演人才。門大成、呂程亮作為編導,在舞劇《詠春》創作排演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常宏基、張婭姝是舞劇團的首席舞者也是舞劇《詠春》的領銜主演。《詠春》不僅為演員提供了舞台,也搭建了平台,讓優秀的舞蹈表演人才從中脫穎而出、迅速成長。

 《詠春》折射出深圳文化創新「敢試敢闖」及勇攀文藝高峰的決心與實力。以原創舞劇《詠春》為代表,深圳文藝精品持續「出圈」「出海」。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共有24部作品獲評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73部作品獲評省「五個一工程」獎,居於廣東省前列。在「荷花獎」「金菊獎」「山花獎」等代表各藝術門類國家最高藝術水平的作品評選中,深圳文藝精品全面開花、喜報不斷,勇當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排頭兵,構建中國敘事體系的深圳文藝圖景,「文藝深軍」吹響時代的前進號角。

 深扎根脈源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

 「着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文脈,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脈的集中體現。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首先要深扎根脈源頭,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追尋貼合人心、人性的題材。以創新的表現手法,創作出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民審美情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是讓世界人民在審美過程中感受中國文化魅力的必由之路。

 從深圳到北京、新加坡、香港,乃至未來更為廣闊的世界舞台,歷經百餘場打磨的《詠春》正是深圳文藝以堅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覺,牢記文化使命,把握時代主題,賡續歷史文脈,實現文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轉化。以求新、求變的主動作為,在新時代賦予中華文明新的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增強感召力。

 百年詠春傳承,一拳名揚天下。詠春源於南粵,興於香江,一代宗師葉問將詠春拳拓展到香港不同社群,並在一代代的武學傳承中,發展成為如今連接全球華人文化情感根脈的紐帶。作為曾創造了諸多電影、電視劇等流行經典之作的文化符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被深圳搬上舞劇的舞台,並與香雲紗共組「雙非遺」文化內涵,以舞武結合、「雙線敘事」的藝術手法,嘗試為詠春拳打開新的藝術表達空間,探索在開放創新中發展嶺南文化。

 中華文化歷來推崇「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綿延數千年的嶺南文化,采多方精粹,納四海新風,在中華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深圳立足廣東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的文化特點,革故鼎新,博採眾長。以舞劇《詠春》為代表的深圳文藝的「破圈」之作、精品之作,正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內涵、審美意蘊作為文藝創作的內核,完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精彩寫照。

 如今,深圳文藝界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創作共識:扎根深圳先行示範的熱土,把「雙區」驅動、「雙改」示範融入作品,講述深圳奮鬥故事,謳歌城市發展;同時,圍繞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心創作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傳得開、叫得響的文藝精品,讓「深圳出品」既具備鼓舞精神的「能量」,又具備人民群眾喜愛、願意傳頌的「流量」。

 深圳文藝精品實現海外「突圍」,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新年伊始,最新的深圳城市旅遊宣傳片亮相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畫面中的深圳原創舞劇《詠春》,以舞蹈之美勾畫武術之魂,向世界展示東方之美與中華英雄之氣。而隨着甲辰龍年新年的臨近,舞劇《詠春》攜手國際影后楊紫瓊,與國際知名運動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合作完成新春短片《新春,詠春》,驚艷刷屏朋友圈及多個知名社交平台的開屏頁面。這部短片及相關海報正在全球2000家門店投放。這場跨文化、跨圈層、跨年齡乃至跨越國界的合作,正在不斷積累起強大的口碑。舞劇內核、深圳元素以及國際時尚元素的碰撞,讓《詠春》「出海」的影響力越見顯著。

11.png

 lululemon攜手國際影后楊紫瓊及舞劇《詠春》8位舞者,詩意呈現《新春,詠春》主題短片。品牌方供圖

 其實,這一次跨界合作的成功早已有跡可循。在新的傳播格局和文化條件下,大眾的文化接受方式、參與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文化持續「破圈」,嶺南文化「雙創」的成果紛紛藉助新載體,吸引更多年輕一代的關注和喜愛。而《詠春》在創作謀劃階段,深圳市就將這部作品定義為一部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國際文化交流的作品,用一種跨越語言的故事載體和藝術表達,凝聚成一股跨越時空、融通中外、直抵心靈的無聲力量,進而引起更為廣泛的情感共鳴。

 正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事實證明,正如劇中葉問在香港打開了詠春的「一扇門」一樣,舞劇《詠春》也在國際演藝市場、國際傳播上打開了「一扇門」。2023年6月,《詠春》亮相在京舉行的「深圳故事」主題推介活動,獲得了29國駐華使節和多位國際組織代表的強烈反饋,多國駐華使節更是紛紛發起「邀約」,希望將《詠春》這場藝術盛宴帶回自己的國家;當年9月底,《詠春》首次赴新加坡試水海外舞台,獲得如潮好評;2024年新年首周,該劇在港連演5場,更是創造了場場火爆的熱烈場面,並宣布了2024年全球巡演的啟動。

111.jpeg

 舞劇《詠春》香港首演圓滿落幕,主演多次沖台致謝觀眾。深圳特區報記者 耿超逸 攝

 當前,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對於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至關重要。而文藝具有獨特的藝術形象刻畫功能,在塑造和傳播國家形象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圳,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樣本,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火熱的發展實踐、黨和人民賦予其的使命,都讓這座城市有條件、有理由、有責任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窗口城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一部《詠春》成功實現了海內外舞台的「突圍」,讓深圳文藝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路徑,在實踐中越走越寬。我們相信,當《詠春》這樣的藝術作品越來越多,構成氣象萬千的壯闊境界,在海外贏得廣泛認同、尊重和喝采,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就會越見豐滿立體,便能邁出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出海」話語體系的紮實一步。(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 劉莎莎)

 頂圖圖説:舞劇《詠春》劇照。深圳特區報記者 耿超逸 通訊員 張曦丹 攝

責任編輯:朱劍明 舞劇《詠春》:走出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出海」話語體系的紮實一步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