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城集團合夥人 馮南山 Paxson
香港特區政府持續加碼支援中小企業應對全球經濟變局,工業貿易署近日宣布優化「BUD專項基金」及「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新措施將聚焦提升企業應變力,助中小企開拓新機遇,適用於今年3月14日起接獲的申請。
「BUD專項基金」迎來重大革新,企業遞交「申請易」的時限放寬,只可遞交一項申請的間隔時限,從每6個月縮短至每3個月,可加快資金到位,讓企業靈活分階段推動轉型;其次,新增網上銷售平台為可獲資助的項目措施,此舉可令推動企業數碼轉型,緊貼疫後消費模式變革;此外,針對地緣政治風險,明確可資助香港企業在歐美、東盟等合資格市場設立新業務相關的專業服務費用,助力企業海外布局。
另一優化措施在於資源整合,「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將於明年6月30日併入「BUD專項基金」。未來企業可透過單一平台,在升級轉型框架下同步申請市場推廣資助,例如將品牌宣傳與技術升級結合,發揮協同效應。此舉亦有利於避免資源分散,引導企業從短期紓困轉向長遠競爭力提升。
然而,兩項基金向中小企的資助比例下調,均由以往政府和企業1:1縮減至1:3;首期撥款亦由以往先批出資助額的75%,調整至20%。
數據顯示,近年基金申請量激增,「BUD專項基金」去年申請量較2019年暴增3.2倍,反映企業在經濟波動中亟須轉型支援。支援措施不僅回應短期壓力,更鋪設長遠路徑:透過資助內銷拓展與海外業務設立,協助企業分散市場風險。今次新增網上銷售業務的資助,則鼓勵中小企融入電商生態,開拓線上線下融合商機。
把握時效與策略
筆者建議企業迎接新機遇,把握3個月可申請一次的機制,善用分階段申請,確保資金流動不斷層。另可在「市場推廣基金」整合前,盡早提交跨境參展等推廣項目爭取資源。企業亦可委託認可機構規劃資助方案,最大化政策效益。
在全球數碼轉型浪潮下,中小企若善用政策優勢,從數碼化、品牌化、國際化多項突破,則可優化創新動能,奠定長遠發展基礎。企業亦需要留意政府最新公布,以最有效的方式運用相關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