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青局局長麥美娟今日(26日)下午會見傳媒,政府會延長南區、荃灣區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首個服務協議期至今年9月和10月,與其他16區看齊。
麥美娟表示,關愛隊自成立以來,在各區因應地區情況提供適切服務,尤其在近期頻發的緊急事故中表現出色。她舉例指,本周內多區因電錶房起火或水管爆裂導致停電停水,關愛隊迅速行動。例如,昨晚北區一條村因地陷及水管爆裂影響20戶居民,關愛隊即時提供飲用水;前天一幢大廈因電錶房火警停電,關愛隊在大堂設臨時服務站,提供充電裝置並逐戶探訪,了解居民需求。她讚揚關愛隊義工利用餘暇時間無私奉獻,並希望社會繼續支持其工作。
南區(19隊)和荃灣區(17隊)最早成立並試行關愛隊,兩區的服務協議原定今年5月完結,其餘16區關愛隊的服務協議則於9月或10月完結。為配合關愛隊恆常化,以及希望系統化管理關愛隊的工作,麥美娟公布,將延長兩區的協議期至9月和10月,與其他16區同步,避免服務出現真空期。第二期協議啟動後,18區將統一展開服務。她透露,民青局正檢討第二期合作協議,考慮地區需要及現有團體表現,並將於下月舉辦「好人‧好事」分享會,展示關愛隊具體貢獻。
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見成果
另一方面,麥美娟介紹,政府在本屆區議會引入的履職監察制度已見成效。根據《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指引》,區議員需達80%會議出席率、上任三個月內設辦事處、提供非辦公時間服務,並提交年度工作報告。全港470名區議員已如期提交報告,市民可於3月31日起向各區民政事務處申請查閱。
她表示,過去一年區議員共處理45萬宗市民查詢,出席率創歷史新高,顯示其盡責履職,成為「時時見得到、事事幫到手」的社區橋樑。(政府新聞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