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输出创意 这样的文化才最强大

2014-04-0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乔燕冰

  ——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首发式印象

  >>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观影人群体单一,基本上是“80后”和“90后”群体,他们的某些观影趣味就决定了投放市场作品的一些定位。我们期待着这个市场能够成熟起来,我们期待着这个浮躁期能够尽快过去。

  >>当下艺术一定意义上处在艺术的“杂交”、时代的“杂交”、国内与国外的“杂交”的环境中,艺术创作闭门造车不可以,完全忘掉自己,一味模仿别人也是不可以的。创作仍然是艺术的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好电影不卖座、狗血片受热捧?从《中国好歌曲》到《中国最强音》,音乐选秀节目如何避免同质化?今天的孩子们唱的还是昨天的儿歌,儿童的音乐创作为何如此匮乏?如何挖掘和扩大中国的戏剧市场,怎样才能把戏剧打造成人人爱看、人人可看的艺术形式?为何《来自星星的你》如此热播?pilobolus商业舞蹈团的影子舞成功背后的深意何在?……日前,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人民网文化频道联合承办的“首届中国艺术发展与前瞻网谈会暨《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首发式”上,围绕社会热点,网友热烈提问,专家积极回应并透视了当下文艺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我不赞成说这是一个烂片的年代”

  “201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了200亿,达到217亿,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国产电影从2012年占比例48%,到2013年占到了58%。”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康健民刚刚总结了2013年中国电影的骄人成绩,不久便有网友问及,为何当下电影市场会出现好电影不卖座这种怪象?

  面对这个实为很多业内专家和观众都在追究的尖锐问题,康健民指出,应该看到一个事实,就是从2002年中国的电影产业真正地开始起步,到2013年,刚刚十年时间,电影体量从2002年的不足8亿票房,到2013年达到了217亿。“这是一个放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正如大家感觉到的,是一个浮躁期,可能真是逾越不过的。”

  “其实我们国家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观影人群体单一,基本上是‘80后’和‘90后’群体,他们的某些观影趣味就决定了投放市场作品的一些定位。我们期待着这个市场能够成熟起来,我们期待着这个浮躁期能够尽快过去。我们希望更多具有类型元素的好影片能进入市场。我不赞成说这是一个烂片的年代,其实有很多影片是无法进入市场的。”康健民说。

  康健民介绍,通过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可以看到有很多中小成本的影片,他们无法进入市场,或者是进入市场以后受到冷遇,而这些恰恰很多是艺术品质很高的影片。只有从观众到影院到院线再到制作方等这一切能够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循环体以后,中国的电影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我想,大家给点时间,给中国电影,给中国的电影人。我们不是刚刚过去十年嘛,我们十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好成绩,再过五年或者十年看看。”康健民说。

  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皮影艺术就已经很成熟了,

  为什么却没想到创作影子舞蹈

  “其实大家想想,影子舞蹈,是不是和我们的皮影戏很像?我曾做过研究,在宋代的勾栏瓦舍里就已经有非常有名的皮影戏艺人了,那就是说在宋代的时候我国的皮影艺术已经非常成熟。现在考证它的历史可能要再往前推很久。一千多年前我们中国的皮影艺术就已经很成熟了。我小时候就常常看着妈妈在炕上借炉火在墙上做老狼手影,吓唬我说,再不听话狼就来了。我们小的时候,谁没见过皮影?但是又有哪个舞蹈家会想到用这样一种方式做成在全世界都可能流行的舞蹈艺术?这里涉及的问题就是文化创新。我认为这一点实在令我们汗颜。我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实在是弱。”针对网友对pilobolus舞蹈团影子舞成功原因的疑问,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如是回答。

  以舞蹈为例,冯双白指出,教育上对创造力培养的缺失是造成创造力匮乏的重要原因。“我们的舞者有非常好的身体,拿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舞团都顶呱呱,他们的跳、转、翻技巧皆无问题,但创造力、文化创新力大大不够,这里有诸多原因,其中教育在这个领域的缺失,我认为是值得反思的。我们舞蹈艺术要想真正走得更好,应该更放长远,加强顶层设计。”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文艺理论家王一川则指出,当下艺术创作中,本土的东西要加紧它的现代化,外来的东西要加紧本土化、民族化,要形成中国古代和中国现当代、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之间的交融。“比如网友提到的《来自星星的你》,它的成功,在于很聪明地利用了东方文化或者说跟中国文化贴近的韩国文化传统的优势,把它同现代的科幻手段、神奇的想象结合起来,不仅征服了韩国观众,也征服了中国观众,它在这方面走的路其实就是巧妙地把传统的东西当代化、现代化。这样踩出了它的一条路。”

  与之相关的便是被网友提问最多的当下选秀类节目同质化问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涂沛东指出,当下艺术一定意义上处在艺术的“杂交”、时代的“杂交”、国内与国外的“杂交”的环境中,艺术创作闭门造车不可以,完全忘掉自己,一味模仿别人也是不可以的。“但是不能忘了,创作仍然是艺术的第一生产力。现在所谓的这些选秀节目,其实很多在炒概念,甚至还有一些压箱底很多年前的作品拿出来,还有网友反映抄袭的现象等,这都是一些利益的驱使,如何利用好这些新媒体,焕发我们自身的创造力、创新力,我们能不能有自己的好声音、好歌曲、好歌手这样的创新栏目,而不是买国外的模板,哪一天中国这个泱泱大国输出一些自己的创意,我想这种文化发展才是最强大的,这才是我们立身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本。”

  现在的儿童音乐创作群体是没有力量的

  今天的孩子依然唱着昨天的歌,面对网友指出的这种尴尬,徐沛东表示儿童音乐创作匮乏是多年来非常困扰我们的问题。儿童歌曲的创作群体在逐渐衰落,年龄逐渐偏大,儿童歌曲传播的渠道也在不断地转变。随着传媒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受众全球化等变化,儿童受众也产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的儿童歌曲变得非常无力。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也是同样如此。

  “现在的音乐创作和利益有直接关系。我们当下的儿童音乐创作,创作群体是没有力量的,甚至倒贴力量。儿童歌曲的演唱窗口也非常小,我们曾经试图做一些尝试,和央视组织了几次儿童歌曲创作大赛,儿童歌曲表演大赛,赛过之后发现,很多孩子是为了要挤进这个窗口,是为了成名,是为自身的一些利益进行传播。歌曲唱过之后,很难有留下来让孩子们在童年有美好记忆。”徐沛东表示,如何使儿童在成长中有很好的音乐作品抚慰他们,需要深入地思考。

  徐沛东指出,在创作思想上,现在强调社会价值观的塑造,而在儿童歌曲创作上,很多年前形成了一些概念,比如对孩子的教育过于说教式、理念化,现在的孩子和前几代人接受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如何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创作,这方面缺乏研究。而且,很多不错的儿童歌曲的创作者因为利益等原因逐渐也在远离这个行当,这些都困扰着儿童歌曲的创作。

  而且,儿童歌曲除了创作,更重要的是立体地全面推广,让孩子们会唱,大家能喜欢。“我们有一本儿童音乐杂志,每年订数在逐渐下降,这就是现状。我就想通过这个平台呼吁音乐创作者,多关心一下儿童,不仅仅关心你自己的孩子,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徐沛东说。

  当代戏剧繁荣发展需要戏曲的现代化和话剧的民族化

  “我们希望年轻人喜欢看话剧,当然我也更希望他们去看戏曲,什么原因呢?上海戏剧学院一位曾在美国加州教了十年戏剧、学贯中西的戏剧家,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一句很尖锐的话,即话剧到了中国一百年,做得还不错,但是除了大城市,在中国的其他城市基本上就没有市场。这话可能说得比较重,但事实是这样,除了大都市,在我们其他的中小城市,主要还是戏曲的市场。这是很值得戏剧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感叹。

  季国平指出,当代戏剧要繁荣和发展,从戏剧工作者的层面去讲,就是戏曲的现代化和话剧的民族化。话剧有话剧的优势,中国戏曲很多方面受到话剧的影响,得以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戏曲艺术也要保持自我的个性和本体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受到外来的像话剧等的影响变成不是自己了。

  应如何把戏剧、歌舞等艺术形式和当下的观赏趣味相结合,赢得更多受众,王一川指出,艺术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观赏型或者旁观型,如影视剧,观众的观赏不会直接影响艺术家的表演;第二种是现场型,艺术家现场表演,观众要入场观看,艺术家表演得越好,观众的掌声越热烈,反之亦然;第三种参与型,即艺术家的创意和表演需要观众的直接参与才能完成。戏剧、歌舞、音乐这些艺术,往往要依赖于现场表演,观众的现场观赏、互动,相对于影视属于小众艺术,依赖于表演剧场空间舞台的限制,其传播量、传播信息受到一些局限。因此在王一川看来,要扩大这类艺术的受众面,除了要用当代的生活故事去打动观众产生共鸣,除了适当运用跨媒介交融等新的艺术手段,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观赏价值,除了加紧现代化,加紧将外来的东西本土化、民族化,还要根据分众原则,不同的艺术品、艺术类型,要面对不同社群的需要培育自身的观众群,以满足分众的欣赏需要。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