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歐行程圓滿結束。回顧此訪,碩果累累,亮點紛呈。
成功之旅
習主席這次成功的訪問,行程豐富、手法新穎、內容充實,不僅在雙邊貿易領域,成績斐然。從宏觀上看,五方面成果尤為突出:一是擴大了中國與歐洲主要國家和歐盟組織的互利合作,全面提升了中歐關系水平,促進了亞歐文明對話。二是提出「四個並重」的核安全觀,引導了國際核安全體系建設,打破了西方主導的格局。三是在中美元首海牙會晤中主動設定議題,把正了共建新型大國關系方向,以十點共識維護了中美關系穩定發展。四是進一步闡明了中國在烏克蘭、朝鮮半島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發揮了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的大國作用。五是展示了大國領袖的歷史使命感、時代責任感和開放、務實、親民風範,提升了中國的軟實力。
大到發表「新獅子論」引發共鳴,公開發表系列文章贏得外媒的「作家」稱號,小到首次創新「中式國服」的精彩亮相,習主席此訪幾乎聚焦了全球的目光。更有訪歐中的系列互動的細節耐人尋味。這其中一個經典的細節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向習近平主席贈送了德國於1735年繪制的第一幅中國精美地圖,這就是著名的被國人形象稱呼的「桑葉中國地圖」。一時間,引發坊間熱議如潮。
網友的桑葉情結
280年前的中國桑葉形版圖,包含今天廣袤的外蒙、外興安嶺甚至琉球等等龐大的範圍,國土面積超1300萬平方公里,形狀飽滿的桑葉,也像秋海棠葉,故也有人稱之為海棠地圖。
此訪習近平向世界宣稱,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就在此時此刻,默克爾送來一幅古老的中國桑葉地圖,是否背後有深層的用意?於是就有一大批中國網友浮想聯翩,進行了若幹有趣的解讀。
其一,桑葉地圖的事實,是告訴日本必須承認歷史,德國不會站在日本那邊。眾所周知,中日領土之爭的關鍵為釣魚島,日本為了侵占釣魚島,到處放出謠言,企圖蒙騙全世界,其實德國早就知道,現在不但是釣魚島屬於中國,就連琉球群島屬於中國也是鐵板釘釘的史實,無法狡辯。所以,即便日本到歐洲要求德國等主要國家支持其主張,德國也是不會支持日本的,因為他們知道中國的歷史,這其實也是告訴美國,支持日本實際上是沒有任何理由和根據的。
其二,桑葉地圖的事實同時也告訴了中國周邊國家,中國要求主權完整是合理合法有歷史依據的。現在的中國周邊許多國家,包括菲律賓、日本等國,你們確實是侵占了中國的領土、領海、領空,因為在280年前,中國的版圖就已被全世界所承認,不但如此,你們中的許多國家在280多年前還附屬於中國的一部分,視中國為宗主國,所以,無論你們用何種方式強占中國領土都是站不住腳的。
其三,是在告訴俄羅斯,任何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等也可以照搬「克里米亞入俄」的方式收回歷史領土,意欲鼓吹拉攏中國。眾所周知,中國現在的領土之所以變形為雄雞,最大的原因是當年的沙俄侵占了中國北方大量的領土。這其實是在告訴俄羅斯,你今天有「克里米亞曾經為俄羅斯領土」的理由,其他國在將來同樣可以用這樣的理由收復失地。
地緣平衡的選擇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網友們的上述解讀,我們尊重其作為「一家之言」的說話權利。但有一點,國際關系既不浪漫,也不虛幻,而是各種利與害考量的結果,是赤裸裸的現實的反映。德法等老牌歐洲們在此時此刻紛紛打破慣例,放低身段,取悅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及夫人,是綜合判斷後作出的理性選擇。
從烏克蘭政治危機中不難得出結論,美國的全球影響力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俄羅斯一手操作的克里米亞入俄等戰略舉動,正在對歐洲構成地緣政治的直接威脅,爭取中國,以平衡日益傾斜的世界,維持地緣政治均勢,具有重要意義。
圍繞烏克蘭政治危機,俄羅斯與西方在冷戰後首次尖銳對峙,同時,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地緣政治沖突也呈現擴大和激化趨勢,世界政治格局正發生微妙變化。這種變化對中國來說,無疑也存有某種程度的潛在威脅的一面。中歐在對方成為自己的地緣政治平衡器方面,相互都有強烈需求。習主席的到來為雙方探討各自在一個新的地緣政治平衡體系中能扮演什麼角色,提供了機會。
故此,默克爾送出桑葉地圖,真實的用意,也許就是一種友好的簡單表示,也許只有總理女士自己最清楚,但最可以理解的是,這是一種尋求地緣政治平衡的最巧妙暗示。
——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