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要不要建造航母?以及“何时建”、“如何造”?这个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所有关于中国军事发展猜测中最神秘、最持久、亦最具争议的一个焦点话题。近日,新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海军上将在首次访华时表示“美国愿意帮助中国制造航母“,此一说法令到“中国航母”再度成为国际传媒热点,也使得中国国内聚讼已久的赞成与反对“造航母”之争再度白热化,“航母热”重新席卷各大军坛。综合有关信息,笔者在此大胆断言:历史见证,中国自2007年正式进入“航母世纪”。
早从1989年起,国际间即盛传中国有意建造航母。最近两年,“中国航母威胁论”再次大量出现。不但欧美国家如此,日本、韩国、印度甚至澳大利亚的媒体和专家都在密切关注,不断鼓噪。对于这些海外报导,中国的官方反应向来是一概否认。但中国立志研制航母确实有迹可循而非空穴来风。早在1973年,周恩来总理曾经表示,“我们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海军再去拚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看到中国的航空母舰,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1987年,时任海军司令的刘华清上将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慷慨立誓:“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中国海军要建航空母舰了”!
笔者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应否建造航母、如何配置航母战斗群,这并非一个单纯的海军发展及技术装备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国家总体发展方向的核心战略决策。它不仅要求具备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军工技术(关于航母制造技术方面互联网上已有大量讨论,本文不再赘述),还涉及对外的国际政治格局、大国战略角力、地缘力量均衡、周边外交影响,以及国内相关的国家战略定位、国防观念转变、产业布局调整、配套保障协调等方方面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战略决策,因此需要最高决策层加以极其慎重的全面考量(比较而言,抗美援朝和两弹一星的决策就容易多了)。同时,由于事涉国家核心机密,所有的相关资料和决策依据均掌握在最高决策层手里,即使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亦不可能全面把握,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当然,民间“航母派”与“潜艇派” 的火热争论也并非徒劳无功,除了展现爱国热情和行使民主权利外,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为政府真实意图“打掩护”的作用。
然而,春天的播种必然带来秋天的收获。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准备,中国政府终于正式向外界表露了打造航母舰队的国家意志。今年1月8日,中国国防科工委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鉴于中国政府历来的谨慎性格和低调作风,再联系此前歼-10战斗机的高调亮相以及国防科工委同时透露的“大飞机研制计划”,中国政府此番调整国家发展战略、打造全方位国家战略力量的政治意图及战略决心可说是确凿无疑。实际上,美国方面史无前例的“帮助中国制造航母”的表态,还有4月份台湾方面举行“汉光23”军演首度加入“攻击解放军航母”的演练项目,这些不同寻常的动向亦在侧面印证了中国决定制造航母的事实。有见及此,“中国应否造航母”的世纪大争论可以落幕了。至于中国的未来航母是采用美国式的大型核动力航母,还是俄国式的中型常规航母?是配搭“093”核潜艇还是“中华神盾”驱逐舰?是驻泊海南岛还是前进台湾岛?由于此前早已经过了长期的论证,因此这些问题在今天均只属一般的技术性问题。或许有朝一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既非美式亦非俄式,而是一艘“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航母。在本文里,笔者更愿意讨论中国进入“航母世纪”后所产生的国内外影响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在国内影响方面,中国建造航母既是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需求,亦是国家总体发展的历史成果。有人说,“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里只有中国没有航母,因此中国必须造航母”,有人说,“中国造航母是为了夺回被侵占的领土领海,是为了保卫海上能源运输线”,这些说法都难免失之偏颇。如前所述,建造航母是一项关乎国家总体发展方向的核心战略决策,因此它的使命是必须满足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需求,而非仅仅为了个别目标或局部利益。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大幅提升,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国家利益扩及全球,尤其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历史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须打造一支与国家总体发展现状及需求相适应的全方位国家战略力量。
中国建造航母,应确立既要“打造航母”又须“超越航母”的指导原则。由于不可能获得符合中国利益的外国技术支持,中国建造航母只能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自力更生”道路。正如当年“两弹一星”计划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中国的航天工业和核工业,带动了多个国民经济领域及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地,今天的中国通过启动“航母工程”, 必将极大地带动造船、航空、航天、兵器、电子、冶金和材料等各类重要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亦会为国内数以千计的各类大小企业带来巨额产品订单和大量就业机会,推动国内企业真正走上“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从而对国民经济生产和社会科技进步产生广泛的牵引作用和幅射效应(“打造航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施“航母工程”,中国可以逐步调整外贸依存度过高的不合理现象,逐步扭转外资外企垄断国内市场的不正常现象,大力抵制“崇洋媚外”的恶劣风气,大力提倡“自立自强”的正确观念,从而重新确立以本国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经济政策,促使广大民众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推动中国真正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换言之,我们不能单纯满足于拥有航母,还应站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上看待航母和运用航母。中国航母既是一个“科技倍增器”,又是一付“社会特效药”,可以帮助目前“百病缠身”的中国获得“脱胎换骨”的效果。此外,我国军工部门应在建造航母的同时加紧研制各种遏制航母以及替代航母的“高精尖”军备,不断加强中国战略力量和提高军事现代化水平(“超越航母”)。
中国跨进“航母世纪”,航母战斗群将与弹道导弹核潜艇部队组成一支强大的海军战略力量,全力捍卫中国的海洋权益与全球利益。此举标志着中国从一个保守自闭的陆地大国真正转型为一个陆海兼备的世界强国,并为实施21世纪海洋发展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及提供有效保障(“打造航母”)。另一方面,一支强大的航母舰队将会极大地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大大增强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和数千万海外华人的祖国向心力。由于中国政府实行“永不称霸”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航母既是捍卫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战略利器,更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工具。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航母舰队巡航在世界各大洋上,带去的不是侵略战争和社会动乱,而是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延续着六百年前的“郑和精神”;同时,中国航母既是“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的最佳活广告,又是中国形象、中国精神的全球代言人(“超越航母”)。
在对外影响方面,就短期影响而言,由于航母仍属于常规武器,且国际上并无任何禁止建造、装备航母的国际公约,因此,中国建造航母不至于引发严重对抗性的国际反应,最多就是“中国威胁论”的老生常谈和“刺激国际军备竞赛”的无聊鼓噪。就中长期影响而言,由于航母的标准服役期可以长达三四十年,因此中国航母对于国际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就不是现在所能评估和预测的。故笔者在此只能简略讨论一下中国航母的短期国际影响。
对于美俄英法四个传统航母大国而言,基本上找不出制止中国建造航母的合法理由和有效措施。尤其是自身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先进航母舰队的美国,若是鼓噪什么“中国航母威胁论”,那就会笑掉全世界人民的大牙。实际上,之所以出现“美国帮助中国制造航母”的“奇迹”,就是由于美方自觉无力正面阻止,因而使出这个“歪招”意在政治试探和实施战略欺骗(一如“和平典范”及“运十”)。因此,美国的反应充其量就是联合欧盟加紧技术封锁,同时借助美国在华势力制造负面舆论瓦解中方决心,尽力阻止或推延中国制造航母的战略步伐。俄罗斯则肯定不会反对,06年2月英国《简氏国际海军》报道,俄方曾向中方表示愿意协助中国建造航母但遭中方“婉拒”。这说明俄方意图从中国“航母工程”里分一杯羹,可惜中国已经立志“自力更生”。英法两国就没什么可说的,既无力阻止亦不可能从中“捞好处”(除非能够排除美国压力解禁对华军售),大概也就只能看美国脸色行事了。
至于日本,可能会是因中国航母而作出强烈反应的唯一国家。中国航母舰队必然使得极力追求成为“正常国家”的日本感到如芒在背、寝食难安,难免天天做着遭受中国清算侵略战争罪责的恶梦,日本右翼必定因此鼓噪修改“和平宪法”追求发展核武、航母等战略武装。然而,日本一旦正式修改“和平宪法”,美军必然随之失去驻留日本的合法性。如果美军赖着不走,同时出于自身战略利益不允许日本发展核武,那么日本即使能够建造航母亦无法拥有与中国对等的国家战略力量,反而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困境。事实上,美国航母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横行霸道,并非单凭航母舰队自身的力量,而是由于拥有核武作为强大后盾(鉴此,中国先发展核武和潜艇最后建造航母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潜艇派”的主张有其合理性而非完全错误)。如此一来,中国航母“不战”而将日本逼进了“死角”,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对日战略作用。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中国建造航母既是一项持久的“世纪工程”,又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工程”,需要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决心以及全体国民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中国航母,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依然会不绝于耳,形形式式的国际军备竞赛依然会轮番上演。还是那句老话,“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启动“航母工程”进入“航母世纪”,从而拥有一支由航母舰队、“三位一体”核武以及太空系统所组成的国家战略力量,中国必将以焕然一新的现代化民族国家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