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3

文化倂购5年大戏开场

2014-04-08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4年1月1日,新闻晚报正式停刊。这标志着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上海报业关停并转活动启动,同时也掀起了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整合新篇章。

  中国文化产业进入5年大并购时代,而2014年第一季度,是这场并购大戏的正式开场。

  “至少在未来5年里,传媒公司之间的并购还将处于高潮期。”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文化企业的发展黄金期,也是文化产业并购整合的黄金期。而大部分文化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只有大幅提高行业集中度,中国才能诞生世界级的综合传媒集团。”

  仅股市而言,2014年以来文化产业并购规模仅3个月就超2013年全年的总额。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一季度,国内共发生55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案例,累计资金超过500亿元,涉及影视、游戏、网络等子行业,其中,影视类占总金额40%左右,涉及资金约200亿元。这还没有把国有媒体的市场化计算在内,而它更是文化产业并购浪潮的重要推力。

  即使只是近来文化传媒产业并购大潮中的“小浪花”,也是规模动辄数十亿资本,带动股指整体拉升。4月2日,已停牌3个月的华录百纳披露,公司计划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广东百合蓝色火焰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告后接连涨停。4月1日,酷6传媒在经历总裁离职、高管变动频繁后,通过投向科技人雷军、许东旭的“怀抱”,在美股市场连连暴涨。全产业链甚至跨产业布局,正让文化传媒产业“圈地运动”此起彼伏,带来巨大机遇和风险。

  互联网全产业链并购

  作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点扶持对象,互联网行业的系列并购,让技术平台提供商与内容提供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中,内容制作是实现“全产业链战略”的关键阵地,也是未来行业并购的重点。

  3月11日,在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公司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将获得文化中国60%的股份。其实,自去年开始,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产业就开始浮出水面,并且先后宣布推出手机游戏平台,收购虾米音乐等,并计划进军视频等文化产业。

  尽管阿里巴巴入股“文化中国”的交易尚待完成,作为影视公司代表的华谊兄弟2013财年净利润高达5年前的10倍,但传媒公司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科技企业给传媒内容制作带来的巨大压力。

  “现在的娱乐公司已不再靠一部产品走天下,早就进入到拼格局的时代。今天看待媒体和娱乐行业的时候,我们其实非常清醒地意识到BAT三家的大战,战火已经烧到了我们自己的娱乐和传媒领域。”华谊兄弟公司董事长王中军表示。

  阿里巴巴打算进军的视频行业,百度利用旗下爱奇艺早已实现“自产自销”。“我们基本全部自己做。”作为视频行业发展最迅猛的企业,爱奇艺公司表示目前没有并购计划,因为所需的各项资源基本都由公司自己负责,从数据收集、视频播放到内容自制、UGC,而今年爱奇艺的重点正是内容自制和UGC。目前网络热播的影视节目,大多都由该公司自制。

  爱奇艺的“全部自己做”,正是百度公司全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大数据是关键。哪怕你不用爱奇艺,你只要用了百度,将来搜索视频就会有你百度搜索的数据,爱奇艺就知道你关注哪些内容,属于什么类型客户。”爱奇艺公司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是广告主非常看重的一点。

  全产业链并购,让BAT三家独大,也使其他独立公司更难以生存。“独立视频网站,困难越来越大。流量入口是搜索引擎,百度自己布局,给其他视频网站很大阻碍。”易观国际的视频行业分析师庞亿明向记者分析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视频公司不景气的原因,“视频行业仍然在做亏本买卖,不断投钱构建宽带系统,才能吸引用户,已经形成死循环,如果后边没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和后台支持,发展难以为继。”

  实体经济靠“文化”救命

  文化产业不仅在实现内容与网络技术的融合,也成为实体经济企业转型的“救命稻草”。停牌数月的实体经济企业,靠收购文化产业公司,就轻松实现连续数日“一字涨停”,这是近来股市上,实体经济靠“文化”救命的一系列传奇故事。

  国内最大的工业金属管件制造商中南重工,从去年12月12日一直停牌,3月19日复牌后,连续收出4个一字涨停板,涨停原因被分析是因为其复牌公告称,拟定增10亿元收购大唐辉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大唐辉煌的主营业务,正是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及其衍生业务,目前衍生业务主要是植入广告业务。

  如出一辙的,花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的熊猫烟花,去年12月5日停牌,3月14日复牌后,连续收出4个一字涨停板,涨停原因被分析是因为其复牌公告称,拟作价5.5亿元收购华海时代100%股权。公司坦言,环保等政策直接影响了烟花产品的市场需求,对公司主营业务带来巨大冲击。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凭借全资子公司华海时代进军影视文化行业。

  “餐饮第一股”湘鄂情也将文化产业作为转型的关键,接连收购影视公司。继3月7日宣布收购北京中彩影视文化公司51%股权之后,近日又宣布从重庆笛女阿瑞斯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上海笛女影视51%股权,这也是在去年面临严重亏损后,急求转型的湘鄂情在一个月内连续收购了两家影视公司。

  就连看起来与文化产业相距甚远的企业,也努力尝试并购影视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加工水轮发电机组及安装的浙江上市公司浙富控股,也宣布拟以不超过4.2亿元受让璀灿星河持有的梦响强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股权,该公司正是《中国好声音》的运营方。之前,浙富控股高管多次大额套现。

  背靠“文化”就真的能实现企业转型吗?业内人士分析,“影视票房的高涨,并不意味着整个国产电影市场开始完全爆发,或者影视公司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影视投资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十投九输’几乎成为定律,赚钱的电影始终是少数。”

  而对于文化传媒企业,要吸引优秀的并购者,可复制商业模式和公司特色,是发展的重点。“我最看重的是商业模式,而且关键是,模式是否可以复制,能不能大规模推广。”某文化基金的投资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影视公司还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各自特色。”

  堪比房地产的套利工具

  在火热的并购潮中,泡沫有多大?产业并购潮背后的重要推力,是投资人对该产业隐藏的套利机会。文化传媒产业,被资本认为是除房地产外,最好的套利工具。“文化公司可以做很多事,具体的就不方便细说了。”某传媒公司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我们投资文化产业,主要是通过这个渠道来做房地产。”国内某金融集团的投行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其他产业都很艰难,钱只能往房地产投。但从国家政策而言,一方面房地产受限,一方面又鼓励文化产业,很自然的,文化是个很好的门面用来打房地产的牌。”

  该投行负责人所指的国家政策,确实在中国改革历史上罕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要达到15%以上,近日中央连续出台多份文件,大力刺激文化产业发展,比如,对经认定为高新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企业所得税将从此前的25%减免至15%;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将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

  但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在中国地位尴尬,而且颇具中国特色。当记者问浦发硅谷银行副行长Oscar如何看待文化传媒产业时,Oscar反问记者,“中国所指的文化产业,到底是指什么?”

  “文化产业究竟是什么?这没有确切定义吧?” 上述投行负责人与记者讨论时表示,“不过,基金可以利用国家对文化产业如此大力的扶持,做其他生意,其中房地产当然是主要投资渠道。”

  估值一年低比一年

  不论泡沫究竟有多大,政策和市场共同推动的5年并购大戏,大幕才刚刚开启。“今年第一季度的并购还不算太热烈,我认为之后并购将越来越频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是由产业特点本身决定的,必须要实现跨界资源整合。”庞亿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然而,资本的大风大浪里,文化传媒产业真的已经扎根得够深够稳,足以迎来长久的大爆发了吗?目前的辉煌可能是巨大风险的前兆。

  公司估值将一年比一年低。某2013年排名第一的不愿具名证券研究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影视市场比去年更差了,影视公司不好做,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愿意出10倍溢价,当然要赶紧卖掉!”可是为何今年文化传媒如此热烈?“今年的并购潮其实是去年的延伸,大家去年找项目,今年才落地。”上述研究员说。

  而当记者继续追问何时反弹时,该研究员透露,“必然是一年比一年差。电视剧行业需求一般,电影的竞争加剧,行业估值会越来越低,二级市场和并购市场都会下移。”

  因此企业的战略布局非常关键,而其中文化产业的重要核心——知识产权,需要做更大幅度的挖掘。“我们需要不断地增加版权的收入来源,比如做电影的付费频道,电影跟旅游、地产的结合等等的,而且特别是在游戏领域,知识产权转化的协同效应,应该会在未来两三年中展现更大效果。”王中军表示。

  国有媒体市场化

  除了股市、私募股权市场,国有媒体的市场化转型,当然更是中国文化产业并购潮的关键。今年并购潮中,相较于游戏、影视等热门行业,传媒行业尽管并不抢眼,但有上海解放、文新两大报业集团重组,中南传媒、大地传媒、博瑞传媒等全产业链布局等重大事件,十起案例涉及110亿元。

  3月30日晚间,上海文广系统内的两家上市公司东方明珠与百视通发布了复牌公告。公告称,根据上海文广整合改革方案,自即日起,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事业单位建制将被撤销,改制设立的国有独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运营,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国有股权划转方式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整合。

  其中,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被称为大文广(SMEG),而上海广播电视台全资子公司东方传媒则被称为小文广(SMG),大文广和小文广分别为东方明珠和百视通的控股股东。此外,最新的改革方案显示,大小文广将实现整合,也意味着“大小文广”的架构将被“新文广”取代。

  而1月2日,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华闻传媒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13年12月31日与品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两名自然人股东签署股份备忘录,有意出资认购品牌中国配发及发行认购股份后已发行总股本的25.02%。

  分析称,似乎没有比华闻传媒更热衷于进行兼并收购的传媒类上市公司了,背后则是该公司成为“类默多克”式新闻集团的野心。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汪凯指出,近年来,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传统媒体业务下滑严重,如何转型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此前已有多家地方纸媒尝试转型,并呈现不同的突围样本,但都指向了方兴未艾的新媒体领域。例如博瑞传播、浙报传媒重点发力网络游戏;粤传媒通过跨媒体的整合延伸广告价值链;人民网则在抢占移动新媒体蛋糕。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