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成交总额超50亿。数字背后,电视人更关注——
电视剧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为期三天的2014春季第十三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近日落幕。汇聚交易会的电视节目共计21013集,包括465部17375集电视剧,33部1680集动画片,26部1958集纪录片和电视栏目。据透露,交易会电视节目意向交易额预估达52.21亿元。
“从今年的情况看,随着总局播出的要求,题材在进行调整,甚至是即将开拍的新剧,大多集中在现实题材、正能量的题材。”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介绍,今年参展的电视剧类型中包括了250余部现当代题材,100余部近代题材,40余部年代剧,70余部古代题材。如《大水井风云》《穿警服的那些女孩儿》《翻手为云覆手雨》《白云飘飘的年代》《我和我的他们》等充满正能量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都成为购片方关注的焦点。
不少新剧选择了在交易会上为播出预热。本山传媒携新剧《爹妈满院》《收获的季节》和小沈阳、沈春阳、宋小宝等一众“赵家班”成员亮相。两部扎根于农村题材的新剧,演绎的都是百姓的朴实情感。《爹妈满院》讲述了当代农民的创业史,同时也关注到新农村的福利养老问题;《收获的季节》则将视角转向农民大学生村官的故事。
不过,国产电视剧量高质低、发行平台单一的情况备受关注。在交易会期间举办的影视产业发展论坛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突破电视剧发展瓶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尤小刚认为,电视剧不是阵容决定的,而是内容决定的,严把创作质量关,是重中之重,希望电视剧行业能做到“题材无禁忌,内容有底线”。他特别指出,韩国在推动电视剧发展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规定电视剧收入的广告费50%必须用到电视剧生产上,不够这个比例的,由国家所收75%的所得税用于扶持电视剧的生产;二是大剧的男女主角之间必须有一位是首次出演大剧,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电视剧的价格暴涨。
对于当下电视剧发展的现状,除了创作队伍的年轻化、题材轻型化和价值实现多窗口化等特点,电视剧企业越来越集中是一大趋势。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在此背景下,电视剧企业大者要做强,小者要做专,设立具有长期延续性的品牌项目。相较于电视剧制播之间的利益制衡和较量越来越白热化,如何调整制播之间的机制,则是产业命题和管理者的责任。
面对当下网络传播市场的收视冲击,电视剧制作模式也催生了新的发展样式。对此,上海克顿文化传媒CEO吴涛认为,分众化是一个必然,只有分众化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才能实现品牌的升值。爱奇艺CEO龚宇则强调,未来,网络视频行业将给制作行业,给影视行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制作方跟网站播出方之间应保持利益共赢、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