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香港中产幸福感为何远低于内地?

2014-04-11
来源: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4月10日文章:香港中产为何被称“中惨”?

  中产阶级这个被香港社会戏称夹心的阶层,既不如上层社会人士般享有巨大财富,又不像低收入人士般能享受社会福利保障,夹在中间,却要承担香港社会税收主要交纳者的负担,他们在眼前还算平安生活中走着钢丝,时不时捉襟见肘,更无法算计自己的未来。所以,香港的中产阶级不像一般意义的中产阶级那么稳定,还时不时会走上街头。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力量,这种理论说法的逻辑前提是,中产阶级要收入稳定而生活无忧。香港楼价高、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中产阶级虽然收入不薄,却普遍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香港《南华早报》发布的一项民调显示,香港中产的幸福感低于内地中产,只有40%的香港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到幸福,而在上海和北京,这一比例达到70%。

  生孩子是一种奢侈

  香港中产阶级是典型的“付出多得到少”的阶层。超过360万的香港工作人口中,60%的人无需交纳个人收入所得税,而37%的缴税人口中,大部分为中产人士。香港约10%的最低收入家庭可享受公援金、30%的中低收入者享受政府的廉租房,偏低收入者可申请经济适用房。而中产的收入刚刚超标,住房问题完全靠自己打拼解决。

  香港中产阶级不仅要为挣钱“拼博”,还要为育儿教育花钱“搏命”。香港传统的说法是:“生育一名儿女要有400万港元。”那还是早些年的行情。事实上在香港生儿育女,已是一件“奢侈”的事。即使这样,中产家庭都愿意去做。有朋友说,每年的收入扣除支出,几乎就没有什么结余,一套房子基本上就是到了退休时可以供完。退休后就一套房,没有其它收入,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再紧张也要把孩子培育好。

  2008年汇丰银行的调查显示,香港育儿成本全球第三,仅落后于英国及阿联酋。有人计算,单以香港升读大学为例,现时一年学费及生活费(连学生宿舍费用)约为8万港元,以每年升幅5%计,刚出生子女在18年后入读大学时,将要付出77万港元才可完成四年学位课程。如前往美国读大学,每年所需学费及生活费平均为23万港元,以每年升幅5%计,18年后需要220万港元完成一个四年制的大学课程

  谁是中产?

  香港政府统计处去年公布的《2013年首两季综合住户统计报告》显示,劳动人口合共逾387万人;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为21,900港元,个人就业月入中位数为12,000港元。这点收入,恐怕在香港是不够被称为中产的。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的界定,“就香港而言,月薪2万到5万港元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你就成了中产阶级,还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价,你的消费方式,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吕大乐界定香港中产阶级更主要的是按职业群体划分,同时强调“他们是成功透过教育管道和凭着学历文凭而晋身”,按照这样标准,香港的中产阶级最多占到人口比例的20%到30%。

  在上一年财政预算桉记者会上,月收入逾30万港元的财政司长曾俊华自称“中产”,有很多市民不明白高薪厚禄的他,何以将自己归类为中产。他解释所谓“中产”,指的其实是生活态度,认为“喝咖啡、看法国电影”的生活方式就是“中产”。按照“财爷”的看法,中产阶级只是一种“身份认同”,是对那一个阶级生活的归属感。

  “财爷”的认同感是以主观感受来定义的,即使有主观感受,也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的。几个月前香港一项调查显示,多数市民认为必须拥有价值200万至800万港元的物业,50万至600万港元的资产,月入3万至6万港元,才算是中产,这才会有真正的中产保障。但大部分目前香港所谓的中产达不到这样的水准。

  M型社会

  开放的香港社会吸引了内地更多向往香港生活的购房、购物者,但香港的繁荣却没有让香港的中产阶级受惠。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12年9月电话访问了755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虽然六成受访者承认自由行能带旺本地消费,但有近七成人认为自由行推高本地物价及令商铺租金上升,亦有62.8%的人认为自由行带来更多治安问题。

  香港历来有年底双粮的习惯,不仅可以让中产阶级家庭年终有点结余过年,也是不少家庭财政年度交税的税款来源。不过,有些企业近年盈利少甚至亏损,取消了年底双粮的规矩,中产承受的是变相减薪。

  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字显示,在2005年到2010年的五年时间里,香港GDP增长了26%。同一时期,收入居于最高10%和最低10%之间的香港家庭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面对介于5%和7%的通胀压力,香港工薪阶层的收入涨幅严重滞后。

  在一些学者的分析中,香港已经明显出现“M型社会贫富悬殊”和“中产向下流”的社会转型特征。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会”,就是指中产沦落,流向下流和上流两个阶层,社会贫富迈向两极化。

  越来越多的香港中产人士因此着手移居外地。去年上半年共有3900名香港人移民海外,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他们要放弃这个只有拼博没有未来的生活之地,要告别有名分无实质的香港中产阶级的尴尬。

  (作者纪硕鸣是《亚洲周刊》资深特派员。曾连续七次获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新闻报道奖,并于2009年荣获年度最佳记者奖。著有《智慧的身影》、《马英九走出崎岖路》等。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黃錦霞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