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大兴安岭狩猎民族的“熟皮子”手艺

2014-05-12
来源:

  中新社内蒙古呼伦贝尔5月12日电 题:来自远古的“活化石”——大兴安岭狩猎民族的“熟皮子”手艺

  作者 常安 张文秀

  “我的作品比我出名。”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老人安塔布对记者笑着说。

  70岁的安塔布老人是鄂温克族熟皮子技艺的传承人,这项技艺已被定为自治区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於老人来说,无论这项技艺被外人怎么定义,它都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记者近日走进安塔布老人家里时,她正在缝制她的最新作品,一个皮包。墙上挂着她缝制的鄂温克民族服饰。最大的一件长袍,老人用了2年时间才缝制完成。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虽然初见安塔布老人交流有些困难,但是有她的女儿做翻译,简单的交流并无障碍。

  老人讲,刚剥下来的动物皮张晾乾後坚硬且并无实际用途,将这种生皮鞣制成“软皮”,便可以用来制作皮制品,这种技艺俗称“熟皮子”。眼下,并不是进行熟皮子的好季节,因为工艺繁琐需要通风晾 等多重步骤,老人说熟皮子最好的时候是在夏季。

  据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人类开始熟皮子的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从人类开始进行狩猎活动开始,熟皮子技艺便渐渐被人们所掌握。熟好的皮子制作成衣服等可以用来保暖,後期逐渐发展出实用而美观的皮制品,最具特色的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的民族服饰。

  安塔布熟制的动物毛皮不掉毛,几十年不腐烂不变质。老人用亲自熟出的皮子制作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还曾经被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收藏,更参加过新加坡国家电视台《消失的地平线》的拍摄。

  当地人之所以能?掌握熟皮子手艺,并且保留至今,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生活在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长久以来保留着狩猎和饲养驯鹿的传统,素有“中国最後的狩猎民族”之称。因为与鹿为伴,所以安塔布老人熟制的皮子都是鹿皮。这种古老的技艺甚至都渗透到一针一线,就连缝制工艺品所用的线都是鹿筋制成的。

  如今,原来在山上狩猎的鄂温克人都已搬进了当地为他们修建的新房子里,不再狩猎。当记者问及安塔布小时候的故事,她显得很激动,仿佛又回到了以前在山上的时光。

  据老人介绍,她的熟皮子技术就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制作的过程繁琐而又艰辛,泡制发畴所产生的味道十分呛鼻,这一度使年轻的安塔布根本就不想学习这种技术。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她发现母亲能?运用熟制好的皮子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及民族服饰,这使她渐渐爱上了熟皮子的手艺。

  “我们鄂温克族传统的熟皮子技艺一定要传承下去。”安塔布老人对这项技艺的传承并不担心。她的女儿是这项技艺的受益者,也是她的第一个徒弟。据她的女儿向记者介绍,安塔布用熟皮缝制的衣服,陪伴她度过整个幼年时光。

  “我的徒弟都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在我的指导下,我的女儿德柯丽和其他几位年轻猎民已经熟练掌握了熟皮子技艺,而且都可以独立操作。”安塔布老人自豪地说。

  为了传承这门手艺,老人在敖鲁古雅乡还曾举办过熟皮子技艺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也达到了授艺的目的。另外,她还带领徒弟们参加了敖鲁古雅乡猎民的“瑟宾节”和“使鹿文化节”,其间她的徒弟们展演了自己制作的民族服装,受到了全乡人的好评。

  现在她不用再担心熟皮子技艺会失传,因为在乡里有好几位鄂温克族姑娘都会此项技艺。她的孙女阿丽娅和外孙女阿莱克都已经十岁了,等到再大些,老人打算把熟皮子技艺传授给她们。(完)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