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24小时”能否成为书店救命稻草

2014-05-16
来源:北京商报 陈杰 李博含

  本周日,又一家24小时书店“悦览树”将在杭州高调营业。自从三联韬奋书店挂牌“24小时书店”,不打烊的概念备受媒体热议和读者追捧,一时间模仿成风。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加上此前已经营业的24小时书店,全国已经出现6家24小时书店。在实体书店日渐式微的今天,“24小时”能否成为书店的救命稻草?

  24小时书店扎堆开业各有招数

  杭州新华书店解放路店将在5月18日开出杭州首家24小时书房、首家24小时民营书店北京博书屋计划在6月初正式开业、青岛市新华书店宣布6月底开业24小时书店……打着“24小时”旗号的书店不约而同地在近期宣告开业。

  在国内首家24小时书店上海大众书局总经理助理董谌谞看来,引领这波风潮三联韬奋书店功不可没。“一时间感觉所有书店都能做成24小时的了。”三联韬奋书店在上月低调试验24小时书店引发舆论强烈关注,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都“点了赞”,称其是精神地标。“试营业两周夜场销售总额32万元,连带白天销售额也较过去增长了55%。”三联韬奋书店经理张作珍对这样的业绩表示满意。

  为满足读者需求,主打“深夜书房”概念的三联韬奋书店投入100万元财政扶植资金更换设备,制作了夜读专属的优惠券,把客流转化成消费。而全国首家24小时书店大众书局福州路店则在扩大阅读空间的基础上引入咖啡厅,以读书会、书友会等吸引读者。

  同样是转型经营“24小时书店”的杭州“悦览树”则由杭州新华书店解放路店转型而来,不同于上述两家书店全店全天营业,“悦览树”是一家“店中店”,以书吧的形式满足读者对不打烊阅读的需求。

  “不打烊”难成书店救命稻草

  1999年开业的台北敦南诚品书店不仅开创了24小时营业的先河,也因“不打烊”而跻身文艺青年们心中的圣地。对书店经营者而言,“24小时”拉动夜间消费还能成为文化地标,似乎挂上“24小时”的牌子书店就能“名利双收”。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忠义就曾表示,试水“24小时”是传统书业在寻求自救之路。

  但业内人士认为,“24小时”难成书店救命稻草。张作珍坦言,三联24小时运行后仅人力成本每年将增加100万元。如果不能找到盈利模式,24小时书店很有可能陷入亏损。

  “24小时书店违背消费和生活习惯,不具备推广的价值。”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坦言他不看好24小时书店,“除教辅书外,图书零售逐年下滑,房租、人力成本升高,实体书店的销售市场又被电商大幅挤压,24小时没有创造新的需求,实体书店不能指着这个概念‘过冬’”。

  董谌谞也表示,大众书局夜间销售没有盈利,“24小时”绝不是维系书店发展的法宝。更让他担心的是,蜂拥而上的跟风者若看不到盈利就不再坚持,只会砸了“24小时”招牌,“倒了一家后,舆论一定会更唱衰实体书店”。

  实体书店转型要靠特色经营

  “博书屋”创办人、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黎明表示,即将24小时营业的博书屋就将成为集数字阅读、电影放映、艺术品展示和“北京礼物”的复合文化共享区间。单体书店谋求转型的同时,连锁书店也在逆势扩张。单向街书店位于爱琴海购物中心的“单向空间”近日正式开业,以机场和购物中心为阵地中信书店也与万科集团签约,将进驻万科住宅社区。

  对此,单向街投资人之一、华文天下图书公司总编辑杨文轩表示,以书为核心的书店具备独特的品牌影响力,书店将电影院一样的文化生活“标配”。“但单靠图书难以盈利,书店的人气必须导入到其他利润更高的业态中,寻求适合自己与商圈的特色经营方式。”杨文轩强调。

  “沙发、咖啡是书店最好的搭档。”董谌谞表示,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的最终目的是吸引读者到店,无论独立书店还是连锁书店,都要结合各自的特点进行特色经营。大众书局的探索不仅有24小时书店,还开办了女性、电影等更多主题书店。

[责任编辑:徐明軒]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