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宏观调控促生猪价格增长 养猪户走出“猪周期”

2014-05-20
来源:人民网

  2014年4月,当记者见到宋茂林的时候,他刚刚以10元每公斤的价格卖掉了家里仅剩的4头猪。而仅在一个月前,宋茂林养猪场里还有700头猪。“大部分是母猪,还有几头马上就要生了。每卖一头猪平均亏500块不止,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已经亏几十万块了。实在撑不下去了。”宋茂林苦笑着说。

  家住河北省三河市杨庄镇大曹庄村的宋茂林是千千万万养猪散户中的一个,“猪海”沉浮十几年,宋茂林深谙“猪周期”的诡异:“养猪的少了,市场猪肉供应量一少,猪肉价格就涨了。人们一看养猪有利可图,就都扎堆养猪,结果次年供应量一上来,价格又跌了。就这样起起落落,一年半到两年循环一次。一般来讲,赚一年,平半年,赔半年,循环往复。”可是这一次的猪周期,却让宋茂林有点儿措手不及。

  “卖了亏,不卖更亏”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的数据显示,2月到4月,全国超过九成省区市的猪肉价格大幅下降,很多地区跌到了每斤5元左右,东北部分地区甚至跌到了每斤4.8元。在部分地区的菜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猪肉价格比大蒜、生姜还要低的现象。

  “猪肉价下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生猪的收购价就一直下跌。但因为赶上春节旺季,没有太大的跌幅,去年价高的时候到过18块一公斤,但之后就一路狂跌,一直到现在的10块钱一公斤左右。传统方式大规模养殖的猪,收购价格会更低些。”在三河市从事生猪收购生意的张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过完春节,猪肉的收购价格应声从春节期间的十二三元每公斤,跌到了10元左右。“以往的时候,肉联厂几乎天天都来收猪,但是现在市场上供应量充足,肉联厂迟迟不来。”宋茂林告诉记者,“眼看着栏里的猪很多都长到了250多斤,有的甚至超过了300斤。”为了止损,宋茂林那会儿天天盼着肉联厂的人来。

  “猪在200斤之前长得非常快,而超过200斤后,长得就会越来越慢,这时候不卖掉就得赔钱了。”宋茂林告诉记者,自己的成本投入是每斤生猪7元钱左右,而现在的生猪收购价格却在5元钱一斤,一斤就亏2块钱,一头猪如果算200斤卖出去就是亏400元,再加上水电和其他亏损,一头猪就亏500块。但就是亏,也得咬着牙把猪卖出去,因为继续养赔得更多。

  猪贱肉贵的背后

  记者走访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生猪价格下行让养猪户叫苦不迭,亏损惨重,但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却并没有降多少。

  “便宜了吗?我怎么没觉得,也就是比春节那会儿降了一点吧。”4月,在天津市河西区平江南道的农贸市场里,一个正在买猪肉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新闻都说猪肉降价降得厉害,但实际真没觉得。”

  根据该农贸市场管理处给出的统计结果,受生猪出栏价下降的影响,猪肉零售价小幅下降,4月第一周末的数据显示,猪肉的平均零售价为每斤13.94元,环比下降3.0%。精瘦肉14.5元/斤,下降2.14%;肋条肉10.5元/斤,下降3.67%;排骨20元/斤,下降1.89%;上脑10.75元/斤,下降5.13%。

  对于这个现象,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沈广给《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造成终端市场的这种反应迟钝的现象,大体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价格信息的不对称,猪肉的市场价格是在考虑了仓储、物流、人工成本影响后形成的一个价格,而普通消费者并不知道出栏价是多少,这就给了肉贩加价的空间。第二就是,市区各大市场的零售商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整体,价格都是各方约定好的,这种价格低谷时期,正是他们赚钱的好时机,在这个团体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某个商户突然降价的现象,因为这种行为会打破平衡,受到同行挤对。”

  调控奏效 但仍“供大于求”

  “这一轮猪周期下跌时间之长,低谷价格之低肯定是不正常的,就像这些养殖户遭遇的情况那样,生猪的价格已经严重地背离了它的价值。”沈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造成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大于销、供过于求。”

  沈广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农业部的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国出栏的生猪数量要达到7亿头,而按照我们目前的产量来看,我们已经提前6年完成了这个目标,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内养殖规模的急剧扩张以及养殖技术的提高,还有就是国家的进口猪肉数量近几年的急剧增加。而与过热的生猪养殖产业比起来,大众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却持续低迷,诸多原因促成了此次肉价异常波动的发生。”沈广说。

  “‘猪周期’是很正常的市场价格波动现象,但由于猪肉和牛羊肉比起来属于必需品,如果价格大幅波动势必会造成‘猪贱伤农’现象的发生。为了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曾经制定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将猪肉和粮食价格的固定比例作为养猪是否能盈利的参考,划分了蓝、黄、红三种颜色的预警区域,进入红色预警区域就会启动猪肉收储制度,提高猪肉收购价格,保障养殖户的利益;而在价高的时候,通过实施补贴、投放储备肉等措施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沈广说。

  今年3月,由于生猪价格连续14周下降,发改委首次启动了冻猪肉收储,随着收储工作的开展,5月初,生猪出栏价格迎来了首轮增长。4月30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还是10.7元/公斤,5月10日,这个均价已经涨到了近13元/公斤,10天内涨幅高达21.5%。这让不少养殖户欣喜不已。

  5月8日,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2014年第二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的电子竞价采购工作,收储库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20个地区。

  虽然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但很多人担心,随着猪瘟频频暴发,“猪周期”内价格涨跌幅度可能还会更大。对此,沈广表示,“虽然5月初期肉价暴涨,但是从市场整体的情况来看,供大于求的基本情况并未发生改变。一段时间内价格会逐渐企稳,出现之前那种暴跌的情况不大可能了。”

  (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朱劍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