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港鐵犯了三錯

2014-05-29
来源:香港商报

  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熊永達

  最近港鐵成為新聞焦點,多宗信號系統故障,服務受阻,成千上萬人受影響,怨聲載道。高鐵連接線無法如期在2015年通車,要延後兩年至2017年,局長張炳良被指與港鐵合謀隱瞞高鐵工程延誤的信息。政府和港鐵都要成立專責組去調查,找出事實,要人問責,以平息民憤。傳謀窮追猛打,又揭港鐵其他工程,包括觀塘伸延線、港島南線和沙中線,都有或多或少的滯後,質疑港鐵的能力,能否完成每一項工程,如期通車?正在施工的沙中線土瓜灣站更發現宋代遺蹟,保育人士猛烈抨擊港鐵只顧趕工,不惜破壞古蹟。港鐵工程總監因高鐵延誤問責請辭,管理層備受壓力,風聲鶴唳,員工士氣低落,這是港鐵從來都沒遇過的困局。為何陷入這困局?錯在哪裏?

  過分自信卻力不從心

  港鐵第一大錯是過分自信,對自己的能力和外圍形勢估計不足。港鐵是享譽全球的鐵路公司,以管理效率和營利能力高見稱,是許多大城市學習的對象。長期以來,都處於高傲、位於仙間的心態。事實上,港鐵負責的工程量是前所未有的,五條鐵路項目,總值超過1600億。而與已往港鐵自己承擔鐵路發展成本的境況不同,這批鐵路線的成本效益低,發展成本都由港府支付,港鐵只是承辦商。作為承接商不能如期竣工的話,要賠償政府由於延誤帶來的損失,這是港鐵從來未有承擔過的,壓力很大。港鐵在港府監督下,進行這五個項目工程的要求十分嚴格,能投得這些工程的公司都是享有盛名的大公司。正因如此,五個項目的主要承建商都是那幾間大公司。再者,其中四項完工日期都是2014/15年間,這幾間大公司的工程量暴漲,工程人員和大型器械嚴重短缺,香港又嚴格管制輸入外勞,正是雪上加霜。今年(2014年)進入工程的高峰期,工程隊伍就是五個飯桶三個蓋,手忙腳亂,無法應付過來。就算萬事順利,工程也會滯後,加上遇上沒有預期的障阻,那就屋漏偏逢連夜雨,真是力不從心了。

  事後孔明,若決策者不頭腦發熱,當初把五個項目分開一點,或每個項目的完工日期預算長一點,這種困局是可以避免的。這是誰之錯呢?港府和立法會批出項目時,有沒有誤判呢?港鐵食得鹹魚抵得喝,實是責無旁貸的。

  忽視市民訴求埋下積怨

  港鐵第二個大錯是報喜不報憂,沒有將工程遇到的困難向公眾通報。原本大型工程遇上困難,尤其是不受控的困難,導致延誤,是平常的。但港鐵和港府一直在公開平台上強調工程進展如常,可如期完工通車。對延誤的事實,絕口不提。當事態發展到不能不承認延誤這一事實時,公眾嘩然,港鐵從仙間跌落凡間,成為地底泥。實在值得深切反思。

  港鐵第三個大錯是對市民的訴求,好像視若無睹,埋下積怨。過往幾年,港鐵在賺幾百億的情況下,一直堅持跟隨自動可加可減票價機制加票價。市民都期望港鐵作為有社會企業責任的機構,能紓解民困。但每每港鐵都不能作及時回應,好像擠牙膏一樣,等民意沸騰下,港鐵才推出一系列的優惠計劃。但公眾形象已受破壞,補救來得太遲。高鐵工程延誤和沙中線發現古蹟,港鐵都採取沉默是金的做法,對公眾的質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同樣採取一種高傲的姿態。這樣,公眾對港鐵的積怨只會越積越深,港人越來越不以「我的港鐵」為傲,麻煩將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港鐵每日營運接載430多萬乘客,準時安全到達目的地。絕大部分的港鐵員工都堅守崗位,不單打好呢份工,還是盡心盡責,為這城市有效運作發光發熱。但望港府和港鐵管理層能多行一步,認清錯誤,痛改前非,把港鐵推上更高的新台階。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