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馬英九要力創「小確幸」

2014-05-26
来源: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馬英九就職六周年,與學子面對面暢談施政理念。之所以鎖定年輕人進行對話,一方面是回應他們對當前許多問題的焦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今天施政的成果,將為年輕人的未來爭取到更多發展機會。但如果沒有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堅持,年輕世代就可能在未來嘗到苦果。無論是兩岸政策或是全球自由貿易,都是在為台灣爭取生存發展的長久生機,這也正是年輕人將來所必須面對的環境。

  然而,青年處境的困頓與不安,早已成為市井常識,馬政府若要將青年們納入體制推行改革,或許可以考慮在文官體系和政治任用之外,另開獨立聘用管道,公開公正招募思路敏捷熱情洋溢有志之士進入體制,長期蹲點投入實務,才是正途。

  施政評價「外高內低」

  事實上,馬英九從2008年就職至今,可說是認真無私,有目共睹,無論在對外、兩岸、經貿、內政各方面,各項施政方針都將台灣帶往正確方向。如推動兩岸和解與交流合作,讓雙方關系融冰回穩,海基會與海協會恢復協商,并簽署了21項協議,包括對台灣經濟產生重要助益的EC-FA,兩岸直航,促進雙方人民互動與彼此情誼之蓬勃開展。此外,雙方接觸層級也持續提升,今年2月「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舉行「張王會」,更寫下65年來兩岸政府官員首度直接會談的歷史新頁。

  持平而言,馬英九的施政評價始終是「外高內低」;他的治台成績,也是在涉外和兩岸的施為高於內政。換言之,馬英九執政六年,經濟施政是影響其民意支持度的關鍵因素。馬英九連任成功之后,以「改革」及「開放」作為拚經濟主軸,但兩年來政府施政和民間期待有如兩條平行線,馬英九聲望亦大幅下滑;近來「太陽花學運」及廢核四風暴更重擊馬政府經濟政策路線。在剩下兩年任期內,如何瞻顧全局,穩住人民對政府經濟施政信心,是馬英九亟需深思的課題。

  改善就業不足及低薪環境

  馬英九常強調要為台灣經濟競爭力及人民長遠福祉打拚,故往往不惜代價,堅持「對」的政策。但人民面對的現實卻是:創業及工作機會愈來愈少,薪資倒退回16年前水準;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學畢業生薪資只有22K;民生物價節節上漲,房價飆升更令人望而浩嘆。人民生活痛苦指數激升,卻看不到馬政府提出改善問題的有效對策,無怪乎民怨日益發酵。

  尤其馬政府以「改革」及「開放」為主軸的長線政策,和人民急切期待政府有效改善生活痛苦的立即訴求,兩者始終沒有交集,因而讓人民對政策「無感」,和馬政府愈來愈疏離;也因而不願支持改革政策,讓馬政府陷入四處救火的施政泥沼,甚至因而對開放政策失去信任。

  不可諱言,台灣目前瀰漫的虛無主義和失敗主義氣氛,其實要比政治對峙、經濟遲滯等問題更值得憂慮。原因是,台灣的政經環境確實都遇到了瓶頸,但這些問題并不是無法克服,重要的是要發揮集體智慧找到解決的出口;然而,虛無主義者和失敗主義者并無意解決問題,他們只是一路阻撓、一路唱衰,讓社會大眾離心喪志。

  有鑑於此,未來兩年馬政府在經濟施政上要讓人民「有感」,首要之務就是改善就業不足及低薪環境。最近政府頻頻呼吁企業應為員工加薪,政府也應充分體認持續投資才是經濟進步的原動力,因此須致力營造良好的創業及投資環境,全面促進企業投資,既創造工作機會,引導薪資上漲,也有助加速產業升級。再配合調整基本工資及穩定房價政策,當可有效降低人民生活痛苦指數。

  解決供電缺口及減碳問題

  其次,在核四停工已成定局下,政府須負責任地擬訂新能源政策,以大力發展潔净能源、全面推動節能及改善產業結構三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供電缺口及減碳問題。至於重大改革及兩岸政策的后續推動,擴大人民信任基礎是根本。在朝野毫無互信基礎下,政府應充分運用將在7月召開的「經貿國是會議」,針對重大爭議政策充分辯論,凝聚解決問題共識,以降低后續推動的爭議和阻力。

  總之,當前馬英九必須做的,是一改政府團隊這兩年一直「被形勢追着跑」的被動狀態,擺脫始終在「因應危機」的疲困處境,認清社會的不滿與需求,從而早一步在政策上提出因應或解決之道,至少創造一些讓人民有感的「小確幸」。再者,馬英九應可敞開心胸、分享權力、借重高明、自我調整,那麼,他應有機會逆轉頹勢,阻止台灣社會目前橫流的虛無主義及失敗主義繼續擴散。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