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政治評論立場莫昧於實際

2014-05-22
来源:香港商报

  2013年1月19日我在《明報》A22「觀點」發表《在事實與願望之間--答程翔的一點評述》,指出:「一個人不可能沒有願望;從政治角度看,不可能沒有政治立場和政治願景;只要寫時評,必定會在評論中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場和政治願景。」但是,必須「以反映和尊重事實為前提,時評的政治立場和政治願景才站得住腳。」「政治事實有時的確很難弄清楚,但千萬不要臆測,也不可臆測。個人政治立場和政治願景他人大可不認同,但是,以事實為基礎、合乎邏輯的評論總歸是受人重視的。」捫心自問20多年來撰寫關於香港時評是信守上述原則的。

  評論須合乎客觀邏輯

  經常讀到雖然尊重事實卻以主觀願望為依歸的時評。尤其近一年多來隨着香港走向普選的政制發展促使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惡化,反對派及其喉舌連篇累牘地發表為其政治利益張目的時評。所以,這篇短文補充說明:「以事實為基礎、合乎邏輯的評論」是指「合乎客觀邏輯」,而不是指脫離實際的主觀邏輯。

  例如,5月6日晚,「占中」商討日,人民力量、社民連等反對派激進團體以突襲方式制造民意支持,選出3個都含「公民提名」政改方案交6月22日電子投票,而將其他反對派政治團體、政治組合的所謂溫和方案全部打掉。這件事固然反映反對派「內訌」愈益嚴重,但是,有人卻基於自身願望將之解讀所謂「溫和民主派」將與「激進民主派」分裂的前奏。

  《明報》5月9日社評《鴿派應與鷹派分道揚鑣消除逼登激進戰車險境》,一方面警告:「以激進勢力在社會運動、示威游行等往績,與占中一直標榜的和平非暴力公民抗命,根本就格格不入,屆時激進勢力假全民授權之名,在中環橫冲直撞,變相把市民綁上他們的激進戰車,表面與執法警員冲突,實質與中央對抗,情况之壞可能難以想像。」因此,敦促「泛民溫和黨派應該退出真普聯,與激進勢力切割」。但是,另一方面又表示:「即使如此,我們認為占中運動仍然應該繼續踐行下去,不單讓激進極端者有空間表達要求,藉着政治光譜不同人士的不同取態和做法,相互對照,或許可以起到促進事態進展的作用。我們倡議激進勢力和溫和派分道揚鑣,并非要他們成為敵人,而是要他們各歸其位,使政改討論回到應有軌道,特別是我們認為溫和派回歸主導,可以避免社會穩定受到不可挽回的冲擊。」簡言之,就是希望重演2010年上半年反對派分成「溫和」、「激進」兩翼相互配合之舊劇。

  耐人尋味的是,5月12日《明報》社評《推動溫和嚴防激進普選爭論主要防左》又提出一個新的觀點:「泛民主派」與「建制派」都有一股偏激力量,視不同意見為敵我矛盾,這是必須防止的「左」;「溫和派不能被動地等待民眾認識其主張,須主動出擊,讓社會明白普選討論有第三條路」;而「溫和派」便是陳方安生為首的「香港2020」和18學者。

  對照5月9日社評,顯然,3天后,《明報》編輯部高層放弃了對於「泛民溫和黨派」的期望而將希望寄託於不同於政治團體的松散或臨時組合--「香港2020」、18學者。是香港政局急劇演變促使有人急速調整觀點?抑或面對急劇演變的香港政局,有人的主觀願望明顯脫節不得不修正?

  政治團體分化嚴重

  不能不指出的是,在愛國愛港陣營中,也有人發表以主觀願望為依歸的時評。例如,同樣分析5月6日反對派挑選供6月22日電子投票的政改方案一事,有人接連發表鞭撻激進反對派企圖綑綁溫和派的時評,呼吁后者「展現政治智慧和道德勇氣掙脫綑綁」。他(們)將2017年實現普選行政長官的希望寄託「溫和反對派」,以便其大半年前鼓吹的所謂「開明建制派」觀點得以成真。既違背應有政治立場,也暴露其昧於香港政治實際。

  今天,反對派既共同立於對抗中央的政治立場,又陷入空前分化和分裂。愛國愛港陣營也面對前所未有分化,個別政治團體、政治人物呈現離隊徵兆。不論什麼立場寫時評,都必須承認這樣的政治現實。

  周八駿


[责任编辑:黃錦霞]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