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則新聞稱,月初才啟用的濟南「弃嬰島」僅上旬便接收了106名弃兒,其中八成是患有腦癱、唐氏綜合症、先天性心臟病的重度病殘患兒,遠超過福利院的救濟極限,致其不得不緊急關停夜間服務。而就在三個月之前,啟用僅47天的廣州弃嬰島因短時間內接收了262名重疾弃嬰,遠超其負荷能力而被關閉。圍繞這個現象,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觀點認為,開設弃嬰島助長了遺弃現象,應嚴懲弃嬰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弃嬰案例暴增,正說明了設立社會救助的價值所在,呼吁各地方政府開設更多福利機構。
弃嬰須嚴懲救助更待完善
第一種觀點,大快人心卻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各地「弃嬰島」所接收的弃嬰,99%為病殘兒童,絕大多數是因為家庭無法承受昂貴的醫療費和孩子將來的特殊教育撫養費而被遺弃。把這個「口」堵上,很可能會使那些無力救治孩子的父母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弃嬰。第二種增建弃嬰島的建議同樣不可取。弃嬰島是基於人道主義和社會底線而采取的一種補救性措施,但絕不是從父母向社會的單純責任轉移。不解決這種畸形認知,擁有再多弃嬰安置的社會資源恐也難以滿足不可預知的需求;更遑論孩子將來治病、康復和過正常生活,也不是靠社會救濟就能處理好的。要有效減少社會弃嬰現象,不能只做簡單擴容放量的加法,香港經驗或可成為內地借鑒對象。首先,香港法律嚴禁弃嬰行為;同時,政府為病殘兒童提供每月2160港元的綜援,如果是需要長期護理的兒童,最高可以給到每月4670港元。政府還設立了逾60間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由專業社工為家庭中的各種問題提供適當幫助。不僅僅是護理技術上的輔導,社工還可以通過完善的救助網絡幫助困難家庭獲得各種慈善基金的支持。總之,內地應效仿香港建立一套政府、社會團體及家庭共同參與的救助體系,多種渠道減輕重度病殘患兒家庭的經濟壓力。如此才能有效規避目前這種政府「不弃不管,一弃全管」的亂象。